南广铁路四电系统与土建接口工程施工探讨

2012-07-27 11:23:28王怀亮
铁道运营技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支柱预埋接触网

王怀亮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00)

南广铁路路基、桥梁上的接触网支柱基础、电缆槽、过轨管、综合接地等四电施工项目,由土建专业一次施工完成。在四电接口工程检查过程中发现,由于土建单位对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标准认识不足,在四电项目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符合设计标准、不注意成品保护等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到后期设备的安装和运营安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接口工程施工质量,有必要对南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的施工内容、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进行总结和探讨。

1 接口工程主要施工内容

1.1 通信专业 在区间设有牵引变电所、分区所、电力配电所、无线基站、光纤直放站、红外机房,信号中继站等处的线两侧对称设置过轨电缆井,并设置连接两端电缆井的过轨管。在设有无线基站、信号中继站及电力、电气化所(亭)的桥梁地段,需桥梁专业预留光电缆过轨及下桥通道。

站场范围设置与正线贯通的通信电缆槽,并设置分支槽道与车站信号楼通信机械室连接。隧道内,从每个专用洞室位置处的通信信号电缆槽起,至线路另一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预埋过轨管道。

1.2 信号专业 站场、区间线路两侧均要求铺设通信、信号电缆槽,通信信号电缆槽内按照设计要求预埋接地端子。

在信号中继站房屋侧,设置电缆槽手孔及分支电缆槽供通信信号电缆进入室内。在区间设置的GSM-R无线基站及直放站、电气化所(亭)、红外机房等的接入点,需从路基电缆槽内引出光、电缆,在以上接入点与路基电缆槽间,要求设置电缆槽手孔及分支电缆槽、过轨管道等。桥梁区段需桥梁专业预留光电缆过轨及下桥通道。桥梁专业在特大桥上,考虑光缆每隔4 km设置光缆接续盘留位置。隧道内通信信号电缆槽,要求贯通整个隧道,并分走于线路两侧。

1.3 电力专业 区间的路基及桥梁两侧设置盖板式电力电缆槽。在全线区间所有设有信号中继站机房、GSM-R基站机房及光纤直放站机房、站场外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站房位置旁,分别预设过轨管和电力电缆井。长度大于3 km的隧道,需预留安装箱式变电站的综合洞室和箱变基础。在每个综合洞室的位置,分别预埋过铁轨的过轨钢管。洞室内下方隧道壁上预埋接地端子,供供电设备接地。

在车站的两端咽喉区外侧及车站中间部位10 k V电力电缆线路分别预设过轨管和电力电缆井。在车站两侧排水沟内侧站台上设盖板式电缆沟,电力电缆沟应与区间路基段的电缆槽连通。

1.4 接触网专业 路基专业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端子的安装位置,按接触网立柱位置确定。在变电所、分区所、AT所位置处,设置电缆过轨管及电缆井。箱梁预制时应根据接触网支柱布置,预留桥上基础网支柱基础。涉及桥上敷设接触网供电电缆的桥梁,应在梁的预制过程中,预埋电缆安装槽型滑道及电缆上桥穿孔预留孔。隧道衬砌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预留综合接地端子,预留端子设于隧道断面顶部接触网吊柱附近。

2 接口工程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南广铁路四电系统接口工程质量有序可控,大多都能满足设计图纸和四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但在南广铁路四电接口工程检查中仍发现在某些方面的细节问题有待改进。

2.1 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

老砍头四周各多了一件小“玩具”:一头白虎、一只螃蟹、一只喜鹊、一个红裙少女。射出飞针的,是老砍头身后的喜鹊。

1)预留的基础型号错误,螺栓或拉线环数量不符及基础面标高错误等,造成接触网支柱法兰盘与预留基础不匹配,接触网支柱无法安装。其主要原因是土建单位技术人员审图不严、技术交底不清楚或施工表编制错误等。

2)基础螺栓间距超标、外露长度过长或不足,造成接触网支柱无法安装或支柱安装后螺帽无法紧固。其主要原因是土建单位对四电系统技术标准不了解,未掌握施工允许偏差范围,技术交底不清楚。特别是个别单位施工使用的模具本身孔距就不合格。利用不合格的模具做出来的基础螺栓间距肯定不符合设计标准。

3)个别基础被破坏及基础螺栓锈蚀或螺纹沾上混凝土等,影响支柱安装及螺栓的使用寿命,存在质量隐患。其原因是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场把关不严,基础螺栓运输过程中碰撞磨损,以及现场施工人员施工完后对基础螺栓未进行涂油包裹,或对成品不注意保护,让工程机具可随意碰撞造成螺栓损坏或弯曲。

2.2 预留过轨管

1)预留过轨管的位置及埋设数量等,与设计图纸不符,造成埋设的过轨管无法使用而返工。过轨管的返工将对路基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且返工难度较大,费用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土建单位技术人员审图不严,技术交底不清楚。

2)预留过轨管的材质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如接触网电缆过轨管错误地使用了镀锌钢管等,影响过轨管使用。其主要原因是土建单位技术人员审图不严,对站后工程技术标准不清楚、技术交底不明确,或现场施工人员将过轨管材料随意代用等。

3)预留过轨管内异物堵塞或混凝土掉落管内,造成电缆无法穿入。其主要原因是现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预埋过轨管未按设计要求,对管口采取封堵措施进行保护。

4)预留过轨管弯曲半径不足及过轨管内未预留铁丝等,将会造成站后施工困难并对电缆造成损坏。其原因是土建单位对过轨管和预留铁丝的用途不清楚,技术交底不明确,未按过轨管弯曲角度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3 预留接地端子 一是部分接地端子预留位置错误。例如应该预留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接地端子部分,被预留在电力电缆槽内。二是接地端子外露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端子被埋在混凝土内未外露,接地端子无标识,尤其是隧道内拱顶预留的接地端子,由于施工完毕后未清理出来,后期施工时很难找到接地端子。其主要原因是土建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未仔细审阅施工图纸及设置说明,对接地端子的预留位置没有全面掌握。

2.4 预留电缆槽 一是电缆槽顶面与部分桥涵的顶面标高相同,电缆槽无法正常通过。二是电缆槽盖板与电缆槽之间抹砂浆来固定电缆槽,造成后期电缆敷设施工和维护时无法揭开盖板。其主要原因是土建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未及时掌握现场情况,技术交底不明确;现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按常规的方案进行施工造成工程返工。

3 接口工程施工控制重点

3.1 预留接触网支柱基础 在基础浇注前,应再次复核基础型号、侧面限界及基础面标高。在基础浇注完毕后,应对基础螺栓间距和螺栓垂直度进行复核。

为确保螺栓间距的施工精度,基础浇注时使用的模具应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基础浇注施工流程见图1所示。

图1 基础浇注施工流程图

基础螺栓应采用设计要求的镀锌螺栓,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加强保护,基础浇注后对外露部分螺栓及时进行涂油和包裹防护。加强成品保护,避免施工车辆、机具等对基础的破坏。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螺栓间距、基础顶面高程等项目的施工偏差,否则将会影响接触网支柱和设备安装。根据《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接触网支柱基础浇注的主要控制标准见表1。

表1 基础浇注主要控制标准

3.2 预留过轨管 在进行预埋过轨管施工前,需认真核对预埋过轨管的位置、数量、材质等是否与图纸一致,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准确预埋,并保证过轨管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设计要求。由于电压等级不同,为避免电磁干扰,通信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不能在同一电缆井内过轨,且其电缆井间净间距不能小于1 m。

施工时每根预埋管内预留ϕ4 mm的镀锌铁线2根,且在管道两端预留一定的余量,以备后期牵引电缆使用。过轨管两端应用泡沫填充剂或软布等封堵。过轨管管口应打磨光滑,不得有毛刺,防止穿缆时刺破电缆。过轨管接续应采用管节或专用连接管件连接,并保证不漏水,不宜采用焊接方式。

3.3 预留接地端子 接地端子的位置和数量,应按照《铁路综合基地系统》(通号[2009]9301)进行设置。施工前,应仔细核对预留接地端子位置、用途及预埋要求,保证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的可靠连接,满足设备接地要求。与站后工程相关的接地端子主要设置的位置及其用途见表2。

表2 与站后工程相关的接地端子设置位置及用途

接地端子应与混凝土结构表面平齐,在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将接地端子清理出来,并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3.4 预留电缆槽 电缆槽施工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电缆槽盖板的安装要考虑站后四电专业的施工时间,应在电缆全部敷设完毕后进行,以减少施工和维护期间,电缆槽盖板反复开合而出现破损现象。特殊情况下需在电缆敷设前施工时,不能将电缆槽盖板用水泥砂浆固定,以确保后续施工及运营检修需要。

路基与桥涵、隧道衔接处的电缆槽要求平顺,其转角应符合设计要求。特殊地段,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确定施工方案。

4 结束语

土建接口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设备的安装和运营安全。通过对南广铁路土建接口工程的检查和指导,土建单位提高了对接口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掌握接口工程关键技术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流程,对接口工程内容和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底和施工过程控制,工程质量有了大幅提高。为确保接口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标准,及后期四电相关设备的安装要求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支柱预埋接触网
为开通打下基础!这条国际铁路完成接触网平推验收
云南画报(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38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梁侧幕墙预埋板定位筋精准预埋施工
门窗(2019年6期)2019-12-17 07:01:56
大面积混凝土梁预埋套管巧安装
重庆建筑(2018年4期)2018-03-23 01:23:16
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5
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进展
接触网避雷器接地系统分析
实施五大支柱 落实五大任务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