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按摩用于脑瘫高危儿摄食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2-07-22 09:20:42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李玉梅杨再婷
护理与康复 2012年12期
关键词:牙床危儿指腹

覃洪金,黄任秀,罗雪梅,李玉梅,杨再婷,岑 诗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 54500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脑瘫高危儿是指生前、生时、生后各种因素影响大脑正常发育,极有可能发生脑瘫的婴儿[2]。部分脑瘫高危儿可出现摄食行为和摄食功能的延迟和异常[3],表现为吃得少、吃得慢、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吃某些食物及强烈偏爱某些质地、味道或类型的食物[4]。摄食功能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功能,生后早期摄食能力的获得,对其日后的生长发育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脑瘫高危儿应早期进行摄食行为干预。2009年开始,本院儿保康复病区对存在摄食行为问题的脑瘫高危儿在常规饮食宣教基础上行口腔按摩,患儿摄食行为改善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条件:年龄≤1 岁;参考相关文献[3],既往病史中具有1项及以上脑瘫高危因素,有摄食功能障碍表现,但不能确诊为脑瘫。排除标准:肥胖(婴儿用Koup指数>18)患儿,伴有呼吸道炎症、消化道炎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5]。2009年1月 至2011年12月,符 合 入 组 条件患儿73例,按家长能否配合实施口腔按摩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12月,平均6.5月;拒食9例,进食功能不全(过张口、舌突出、咬食具)6 例,偏食15例,食物含在口中不及时咽下9 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11月,平均6.1月;拒食11例,进食功能不全7例,偏食10例,食物含在口中不及时咽下6例。两组年龄、性别、摄食行为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摄食行为干预

1.2.1 对照组 常规饮食指导,说明母乳喂养优点,指导辅食添加时间、种类及注意事项,告知适宜的进食环境、进食时间、进食时体位、喂食器具选择。

1.2.2 观察组 在常规饮食指导基础上行口腔按摩。喂养者洗净双手,戴一次性PE 手套。按摩方法:左手托患儿下颌固定其面部,用右手食指指腹快速按压患儿上牙床外侧中部(即门牙处,此区域为上下牙床最敏感的部位)1s,然后食指指腹滑向左侧上牙床外侧至磨牙部,后食指指腹返回快速按压上牙床外侧中部1s,然后食指指腹滑向右侧上牙床外侧至磨牙部,再返回上牙床外侧中部按压1s,用同样方法按摩上牙床内侧、下牙床外侧及内侧;然后用食指指腹由上滑下U 型按摩左、右颊肌各2次;用食指指腹,由里向外横行、竖行按摩舌体前1/3部分各3次,按摩舌体边缘(从左至右或右至左均可)3次,再用食指将舌体从左侧推向右侧固定2~3s,同法将舌体从右侧推向左侧固定2~3s,用食指指腹将舌尖向上固定2~3s,最后将食指朝舌根方向轻推2次。左手放在患儿枕部,右手食指、大拇指、中指分别固定患儿下颌关节、颏下和下唇,将下颌骨上推,诱导吞咽动作的出现。对进流质易呛咳、食物含在口中不及时咽下的患儿,喂养者左手放患儿枕部,右手食指、拇指分别置于患儿两侧下颌关节处,沿下颌至气管(两侧皮肤)走向做轻柔的下推式动作。口腔按摩于早、晚餐前30 min 进行,按以上操作顺序完成算1次,每餐前做2次。

1.3 效果评价 参考相关文献[6,7],结合脑瘫高危儿常见摄食行为问题,自行设计脑瘫高危儿摄食行为评价表,内容包括儿童摄食行为(1~18条目)、家长喂养行为(1~12 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8分为总是(≥6d/周有此行为或感受),6分为经常(3~5d/周有此行为或感受),4 分为有时(1~2d/周有此行为或感受),2分为很少(每周不足1d有此行为或感受),0分为从不(没有出现此行为或感受),总分越高说明摄食障碍越重。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指数≥70%为显效、30%~69%为有效、<30%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在干预前、干预后1月,固定护士负责指导家长根据患儿情况及喂养情况填写,并建立档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软件行x2检验。

2 结 果

经摄食行为干预,显效15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65.75%。两组干预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3.1 做好脑瘫高危儿摄食行为干预的重要性 健康的饮食行为能使婴幼儿摄取均衡充分的营养素,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为今后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并且有助于预防与饮食有关的肥胖、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8]。脑瘫高危儿常伴有咀嚼、吞咽、吸吮困难,有过张口、吐舌、咬食具、偏食、食物含在口中不及时咽下等不良摄食行为;部分患儿家长缺乏相应的喂养知识,从而出现辅食添加过早、过迟、过杂等现象,当脑瘫高危儿表现出摄食行为异常时,家长采用呵斥或强行将食物塞入患儿口中、使用小道具逗引等不良喂养行为。通过摄食行为干预,提高了家长的喂养知识及技能,从而改善患儿不良摄食行为,本文资料显示,干预1月后,73例患儿摄食行为改善总有效率为65.75%。

3.2 脑瘫高危儿行口腔按摩的优点 人类口周围肌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形成复杂的肌群,在面颊深部有一对颊肌,可以外拉口角,并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人类进食过程,需要舌的蠕动、舌尖的固定、颊和口唇的协调运动后将食物移送到咽、食管、胃完成进食[9]。口腔按摩法是根据脑瘫口运动及相关障碍的发生机制设计的一套按摩方法。通过按摩牙床,降低患儿口腔的敏感性并改善口内感觉[3];舌部按摩是根据舌的功能和特点为依据进行;颊部口周部的按摩使口唇、舌、下腭的肌肉紧张度改善,能有效增强口腔运动功能的协调;反复按摩颈部气管两侧皮肤,以引起下颌和舌的运动,恢复吞咽肌群的感觉,促进吞咽反射[10]。对脑瘫高危儿行口腔按摩,可提高患儿正性摄食行为干预效果,本文资料显示,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3 口腔按摩注意点 患儿身体不适,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时暂停按摩,待其身体康复后继续进行;按摩宜餐前空腹进行,以免因患儿哭闹或行舌部按摩后引起呕吐;操作前操作者需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儿口腔黏膜;在患儿下颌至气管两侧皮肤走向做下推式动作时右手食指、拇指需贴紧患儿皮肤,尽量不要来回滑动,以免搓伤患儿皮肤,必要时可使用婴儿润肤油;摄食行为干预越早越好。

[1]吴红燕.水疗综合疗法治疗脑瘫患儿1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115.

[2]李林.脑性瘫痪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36-1039.

[3]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4-545.

[4]金星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6(3):251-252.

[5]刘湘云,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0.

[6]包宗昭,李成林.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的四级加权评分法介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2):165.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7.

[8]周云仙,应立英.饮食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5):424.

[9]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5.

[10]曾海涓,覃艳玲.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7):627.

猜你喜欢
牙床危儿指腹
指腹泡水起皱的奥秘
大自然探索(2023年5期)2023-06-19 00:51:26
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个案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管理中的应用
重阳
诗选刊(2022年6期)2022-05-25 17:08:01
2017—2018 年南通市基层转诊高危儿情况比较分析*
老屋
草原(2018年10期)2018-12-21 12:28:38
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假牙老掉怎么办
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两种皮瓣修复食中指中节以远指腹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