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走出去,不同产业也可搞联盟

2012-07-20 10:19:44
环球时报 2012-07-20
关键词:抱团欧美实力

冯军

一直以来,很多海外人士有个印象: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倒成了虫。这种状态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所致,就像中国人爱玩麻将,“紧盯上家,紧看下家,宁愿毁了自己也不让对方赢”,而对帮助别人赢的“点炮者”给予惩罚。这种文化基因还导致,当一个中国人开了家小卖部赚钱时,肯定会有另一个中国人过来照开一家分一杯羹,斗得不可开交。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逻辑也被一些企业从国内用到了国外,同行是冤家,在海外也拼命厮杀,结果虽然有国内行业协会组织一些企业走出去,但效果仍然有限。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继续组织同业联盟并非最好的走出去思路,由不同行业、不同品牌的企业组建异业联盟去海外抱团创业,会减少内部纷争,甚至可以相互支持,成功概率会更高。

首先,异业联盟模式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加速器。近几年我国有不少各种行业的国企去海外投资,但它们的数量、品牌和范围毕竟在中国企业总量中不占据多数,走出去的更大责任其实应由民企承担。国企承担的是“铺路架桥”任务,为民企提供金融、港口物流和信息支持服务,确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国企的走出去过程是广大民企的榜样,这种分角色、协调性强的做法值得借鉴,所以组织一些行业相关性较强、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交往密切肯相互支持的有实力的中国民企抱团走出去,形成类似于同学、战友的关系,促进内部沟通和合作,避免内耗,不仅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还能产生规模效应,扩大中国品牌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全球消费者都在渴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中国品牌,欢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进驻本地市场。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全球消费者都欢迎既非廉价的山寨产品、也不像欧美大牌那么昂贵的中国品牌;而且在欧美就业市场惨淡的情况下,创造就业已成当务之急,欧美正在招徕具备相当信用度、品牌号召力的中国企业去当地设立办公室甚至设厂、建园区。在这种情况下,组建异业联盟,组团推介给欧美市场,沟通成本低、效率高,比一个企业自己孤零零走出去、挨个与欧美方面沟通更能把握这轮登陆欧美市场的良机。

入世以来,许多强大的海外跨国企业已经整合了全球资源来中国市场竞争,其优势明显强于中国企业,而中国的情况则是,众多国企、无数的“个体户”在海外表现活跃,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和投资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却很少,我们急需改变这种“哑铃”型现状,由各行业的优秀民企组建投资联盟、品牌联盟互相帮助,加速走出去。▲(作者是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本文是作者在“中国国际投融资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抱团欧美实力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软实力致胜
天冷了,让我们抱团取暖
中外文摘(2021年2期)2021-02-02 02:18:22
实力抢镜
中外文摘(2020年18期)2020-09-30 14:47:04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46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中外文摘(2019年24期)2019-12-26 16:53:16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国际贸易(2018年11期)2018-12-18 08:26:52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国际贸易(2018年2期)2018-04-04 02:09:25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国际贸易(2017年6期)2017-07-21 01:46:11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