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世界领先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基华物流(CEV Alogistics),是由两大物流巨头——TNT物流和EGL宏鹰全球物流于2007年8月合并组成,合并后其规模为全球第四大物流企业。
4月17日,基华物流在京召开了媒体沟通会,这也是基华物流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戴成安(Martin Thaysen)先生加盟基华物流以来,在中国主流媒体面前的首次亮相。会上,戴成安与参会媒体、业内人士就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沟通与探讨。
基华物流2011年全球营业额达69亿欧元,雇员超过51000人,在全球超过170个国家的千余个地点运营。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基华物流深耕中国市场,近些年,更是将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在中国发展汽车产业、高科技产业、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工业和能源产业五大类物流的客户战略,着力践行其先进的供应链理念。
基华物流在中国的取胜秘笈是什么?其战略又是如何在中国实施的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基华物流(CEV ALogistics)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戴成安。
基华物流(CEV Alogistics)中国区执行副总裁戴成安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戴成安指出:“中国的物流成本占到GDP的18%,这一比例为欧美国家的两倍。”这个数字多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物流与欧美物流差距的一个例证,虽然中国正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之中,并且正在努力缩小这个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物流成本之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羁绊。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戴成安看来,首先,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不够先进,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其次,中国还需加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些企业设备落后,物流业总体规模较小。
戴成安说,中国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低,许多大公司把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单独完成,导致作业效率不高,这与中国整个物流行业的外包程度低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物流外包的制造企业也是分包给不同的物流企业,而各物流企业间没有协同协作关系,这样就人为地分割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降低了效率。另外,中国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计算机办公没有完全普及。
但即使如此,也可以发现亮点,目前中国汽车业已有部分企业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戴安成举例说,基华物流在中国的一个重要客户——上海大众,就利用整合供应链有效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为上海大众提供汽车制造和进口运输方面的端到端服务,从减少库存以及提高效率等方面来降低物流成本。”在戴成安看来,通过整合供应链等物流管理手段,可有效降低汽车物流成本,这将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全球化进程。
作为与上海大众有着五年合作关系的基华物流,已帮助上海大众降低了4%到5%的物流成本。戴成安透露,基华物流在上海大众的物流站点是除德国之外全球最好的,不仅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基华物流在中国的另一个案例是与上海通用汽车的合作,基华物流为其节省了20%的物流成本,同时还达到了98%以上的物流交付准确率。在戴成安看来:“汽车物流成本的降低取决于端到端的物流解决方案,基华物流的这些方案不仅领先于中国,同时在全球也是非常领先的,这些成功的解决方案正在被不同的客户复制、改进和应用,也使我们的投资得到了较好的回报。”
戴成安认为,汽车产业在中国的持续增长过程中,供应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物流业整合度最高的基华物流,就是把供应链理念运用到中国汽车产业中,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设计了端到端的服务流程。
与客户之间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将解决方案成功得以应用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基华物流2012年在中国的工作重点,仍是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制定出比较合理和适宜的工作方式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成本。“这一点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经验,同时需要与客户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戴成安说,“基华物流在中国所有新的活动与新的项目,以及实现的经济增长,都是因为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相关,基华物流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客户为基点。”
谈到物流成本,戴成安认为:“在中国的运输体系里,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中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的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单独来看,运输确实是一块比较大的成本支出,但是如果放到供应链里去看,它只占整个物流成本当中很小的一部分,比较大的成本还是库存成本和因工作效率低下所产生的费用。”在他看来,如果能降低库存并提高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戴成安指出,中国的陆路交通就基础设施而言,还缺乏一个高度透明的IT支持系统,这使得企业没有办法最大化地优化运输流程。如果有一个高度透明的IT支持系统,那么企业在交通方面的成本会得到降低。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燃油涨价、国外购买力减弱等因素,给中国汽车物流业发展带来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据了解,今年我国第一季度汽车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比减少了3个百分点。而基华物流在中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物流业方面,面对这种形势戴成安却对中国市场表示出很大的信心。在戴成安看来,全球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所有的这些新兴市场国家里,中国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国家。戴成安表示对中国汽车市场有很大的信心,认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亮点仍然在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不错的前景,未来三年汽车生产总量甚至可能会达到4000万辆。这意味着有大量的汽车将在中国生产,并且还有很多车将会在中国售出,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汽车出口国,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中国和全球的汽车行业。”
目前,受欧洲和美国的商务活动减缓的影响,中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戴成安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而今年全球的贸易可能和2011年类似,也是属于下滑的一年,但是中国对全球的贸易仍然会有超过10%的贡献。”在他看来,现在市场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做一个比较精确的预测。但对于制造企业来讲,重点应是关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
据悉,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已经超过1800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形势预测,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将达2000万辆并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汽车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同时也给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带来成本、市场份额等挑战。
中国作为基华物流全球市场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正为基华物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基华物流致力于探寻尽可能高效地组织汽车物流的途径,将基华物流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充分地运用到汽车物流的产业链条中来,无论是利用广泛的网络布局,还是通过加强与客户的紧密合作,以各种办法来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中国物流业未来的评判,戴成安说,“我相信再过10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会下降,所以说这10年对基华物流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因此,考虑到在中国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基华物流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使我们的客户更有竞争力。”
基华物流在五大类客户群体中——汽车产业、高科技产业、消费品及零售行业、工业和能源产业就收入而言,汽车物流占30%、科技行业占28%,汽车业对于基华物流乃是重中之重。戴成安透露:“基华物流对核心客户的投资,仍是促进基华物流发展的一个方式,目前重点是在汽车物流方面,在科技产业也有相应的大幅度投资。”
对于物流,每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戴成安眼里的中国市场显得很独特,比如外包率比较低,大的制造企业都是自己独立来完成包括物流在内的业务。对于外包,以基华物流为代表的国际物流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更好地适应市场。“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物流外包的比例也在发生变化,而且现在整个业界对第三方外包的意识也在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判断中国外包的比例会逐渐提高,而基华物流需要做的就是提供更好的物流方案。”
戴成安透露,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并购项目,基华物流也会参与其中,有可能会通过竞争,或是通过合作和合资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的物流行业虽然有很多的参与者,但中国物流业排名前20位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3%,而其他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前20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以占到整个市场的一半。这样也就是说,中国物流业上升空间极大,因此这也是基华物流在华发展策略的一个依据。
戴成安表示,“全球都对中国市场满怀信心,基华物流也是如此。我们期待能够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2012年,扩大市场份额,持续获得业务上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