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石
(贵州省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8)
西南环线二期道路位于贵阳市区东南部,现状为双向两车道的公路形式,通行能力低,路况条件差。随着贵阳城市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条件和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的增长以及城市道路人性化、景观化的要求。
西南环线二期呈东西走向,连接二戈寨片区及龙洞堡片区。路线工程起点为二戈寨立交,终点油小线立交,路线长度约6.37 km。
工程建设标准采用城市主干路I级,主线设计速度60 km/h,立交匝道设计速度30 km/h。沿线布置桥梁6座、立交2座。
项目区域为中低山山岭构造地貌与岩溶丘陵两类地貌。山岭构造地貌分布于二戈寨~沙冲桥,背斜部位经剥蚀溶蚀形成,地势相对较高,坡度较陡。岩溶丘岭地貌分部于沙冲桥~小寨一带,大部分地段地形宽缓,高差相对较小。区内最高点位于狮子岭,高程1 274.5 m。最低点位于小寨附近鱼梁河,高程1 070 m,相对最大高差204.5 m。
场区地处亚热带冬季半干燥夏季湿润气候地带。气侯温热湿润,雨量充沛,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阴雨多雾,日照期短,温差较大。
场区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大气降水及地表河流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区内主要河流为鱼梁河。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两类,赋存于相应的含水岩组中。
据《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项目区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 g。
项目场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中腹地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具体位置为贵阳向斜轴部北端东侧,地质构造较复杂。沿线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地层;场区地层产状为:倾向85°~260°,倾角 10°~72°。
项目场地位于剥蚀盆地缓坡地带,地貌单元为风化剥蚀缓坡丘陵及中低山地貌,地形虽有起伏,但下伏基岩连续稳定。场地覆盖层为杂填土、耕土、粘土,厚度不大,下伏强风化泥岩及泥质灰岩、强风化燧石灰岩、中风化页岩及泥岩、中风化白云岩、中风化泥质灰岩、中风化燧石灰岩、中风化石灰岩等。未有发现崩塌、塌陷等地形地貌及不良地质现象,植被发育较好,自然斜坡稳定,仅局部地段岩溶发育。场地总体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本项目属于贵阳中心城区骨干路网“二环”的切线,同时也是“二环”与“三环”的连接线,交通功能性强,路线布设应遵循贵阳城市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既满足城市交通的畅通便捷,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项目穿越凤凰山,沿线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环保和景观要求高。涉及拓宽的深挖路堑、高填路堤,需要加强测量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尽量减少大开大挖,并采取生态防护方式,以降低处理难度和造价,保护环境,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
项目为山区道路拓宽改建,现状除凤凰山外,其余路段两侧建筑密集,属于开发相对成熟地区,征地拆迁矛盾突出。方案需要尽可能的利用旧路,并满足“道路升级”的要求,标准适当提高,优化路线、立交方案,满足功能,减少影响。
西南环线二期分别从城市规划、征地拆迁、林地征用、环境保护、敏感点影响、工程造价、道路现状、可实施性、工期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最终采用在原线位的基础上拓宽改造,并从线形指标、征地拆迁、边坡防护处理、填挖方平衡等角度进行路线线位的局部优化。
路线起于二戈寨立交,经凤凰山、凤凰山公墓、沙冲大桥,从贵州武警总队第一支队北侧经过,经黔桂线铁路、版纳风情园,水坝村,上跨鱼梁河,与油小线立交相接。全线共设16个转点,最小平曲线半径为205 m。道路沿线与东二环、富源路、龙水路等相交。工程范围内近期实施有二戈寨、龙水路2座互通立交,见图1。
在交通量预测和服务水平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规划、用地条件,西南环线二期采用双向6车道,两侧根据需要布置人行道,道路宽度30~36m,见图 2、图 3。
(1)路基处理根据沿线地形、地质复杂特点,充分调查研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措施,确保路基及边坡稳定,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2)路面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认真借鉴贵阳已建道路路面成功经验,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选择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
(3)路基排水结合路线、现状桥涵及排水情况,充分调查沿线水文、排灌系统,系统布置。
项目区内不良地质主要是路堑边坡开挖后,现状坡面植被破坏,岩层较差,针对可能出现的病害,结合地质勘察,提出工程措施以及对策。
现状道路两侧边坡植被茂密,大量的山地被灌丛草坡覆盖,地质勘察表明边坡岩土结构由上至下为上覆第四系碎石土,三叠系大冶组页岩、泥岩及泥质灰岩。其中碎石土厚3.0~20 m,顶部含植物根系等,结构松散,由泥岩、页岩、泥质灰岩等风化后残坡积形成。
鉴于碎石土厚度大,强度低,受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大,易出现滑塌,滑坡等地质危害的特点,开挖的后的碎石土质边坡,采用1:0.75~1:1分级放坡,并采用格构梁加锚杆(索)支护,格构间种植灌木绿化防护。
图1 西南环线总体布置图
图2 横断面布置图一(平坦地区)(单位:m)
图3 横断面布置图二(山区陡坡 拆迁困难)(单位:m)
桥梁涵洞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等综合分析,除满足流量、水文要求外,按照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跨越深沟的沙冲大桥上部结构采用连续刚构,桥墩采用空心薄壁墩。
小桥涵的布设,采用维持现状排水系统的原则,现状桥涵处有条件者均设置小桥涵,采用拆除新建、拓宽接长等处理。
西南环线二期沿线近期设置2座立交,分别为二戈寨立交、龙水路立交。
(1)立交布置根据规划路网布局、地区经济发展、交通量预测、地形条件、征地拆迁等因素综合考虑。
(2)立交选择充分考虑贵阳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方便与骨架路网衔接,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行网络,并利于区域交通的集散。
(3)在满足交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和运用线形指标,利用地形设置立交匝道,尽量避免高填、深挖。
二戈寨立交位于工程起点,相交道路为东二环、富源路,功能定位为枢纽性立交,根据路网地位、交通量分析和立交周边地形条件,采用“定向匝道+部分苜蓿叶匝道”的三层全互通立交。富源路直行为第一层,转向匝道为第二层,西南环线直行为第三层(见图4)。
图4 二戈寨立交
龙水路立交位于凤凰山东侧的龙洞堡东部新城,通过联络线与片区内主干线龙水路连接,功能定位为一般互通立交,立交匝道在西南环线二期上采用右进右出方式,并设置下穿式匝道桥,形成喇叭形立交(见图5)。
图5 龙水路立交
西南环线二期建成后,将成为贵阳市东西向交通联系、西南片区区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强化片区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改善中心城区东南部交通相对落后的现状,直接带动二戈寨片区、龙洞堡片区的建设开发,推动城市片区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1]CJJ 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2]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3]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4]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5]许林新,童海刚,李亚萍.贵阳绕城高速西南段总体方案设计[J].中外公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