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芬 郑建美 项一清 蔡菲 金汉宏
静脉留置针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具有柔韧性好且对血管刺激小等特征,故可较长时期留置,患者依从性好,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疼痛,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多年[1]。留置针的应用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往往需要大量输液,同时抢救治疗,又需要反复多次采血检验。有文献报道通过静脉留置针采血查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项目[2-3],但是在严重烧伤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中采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作者对40例严重烧伤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中采血标本测定血生化,分析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参数,旨在探讨持续输液中通过静脉留置针采血生化标本的可行性。
1.1 一般资料 40例为2009年9月~2011年4月住院严重烧伤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6.25±13.55)岁。烧伤总面积40%~100%TBSA,平均烧伤面积(81.90±20.67)%TBSA,其中Ⅲ度烧伤面积15%~90%TBSA,平均(70.11±26.12)%TBSA,伴吸入性损伤8例,患者均有股静脉留置,静脉导管培养阳性5例,采血部位选择:深静脉留置侧和患者对侧肢体。
1.2 材料
采用上海景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20cm的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帽、医用三通、一次性注射器、0.5%碘伏、治疗盘、普通真空采血管、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方法
采用自身同期对照方法:实验组:在输液的同时分别阻断输液时间0min、1min、3min、5min,通过静脉留置针采血标本作血生化检测。对照组:在同一患者的对侧肢体,进行采血,标本同法检测。将实验组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参数和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生化检验结果比较:输液时直接通过静脉留置针通道采血,电解质(Na和Cl除外)、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输液时间1min,K、Ca、P、PA、AKP、ALT、AST、BUN、Cr、CRP检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l、Mg、TP、ALB、Glu检验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阻断输液时间3min、5min再通过静脉留置针通道采血,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相点两组生化的动态变化(±s)
表1 不同时相点两组生化的动态变化(±s)
注:*P<0.05,**P>0.05
实验组0min 1min 3min 5min K(mmol/L) 4.04±0.40 3.09±1.01* 3.96±0.43* 4.02±0.40** 4.02±0.39**Na(mmol/L) 137.85±6.71 135.80±16.33** 138.23±6.50** 138.05±6.86** 138.25±7.06**Cl(mmol/L)103.35±8.01 106.93±16.48**103.63±7.62**103.78±8.12**104.15±8.38**Ca(mmol/L) 1.82±0.24 1.21±0.35* 1.72±0.23* 1.76±0.17** 1.80±0.18**P(mmol/L) 1.21±0.71 0.91±0.61* 1.09±0.60* 1.10±0.64** 1.11±0.63**Mg(mmol/L) 0.76±0.17 0.52±0.27* 0.71±0.18** 0.78±0.18** 0.75±0.16**TP(g/L) 56.45±18.12 35.43±12.22* 50.45±10.59** 56.15±17.78** 56.20±18.33**ALB(g/L) 27.08±3.44 15.83±5.56* 25.75±6.51** 26.65±3.24** 26.83±3.64**PA(g/L) 118.80±50.82 63.63±44.84* 103.73±55.79* 116.60±49.49** 117.78±50.54**AKP(U/L) 139.20±87.40 73.95±62.34* 122.95±78.27* 136.63±84.89** 138.25±86.18**ALT(U/L) 48.73±21.90 29.28±28.23* 43.10±22.17* 47.05±20.25** 47.13±19.26**AST(U/L) 46.80±23.83 25.00±18.01* 42.18±24.85* 45.33±24.95** 46.33±24.20**BUN(mmol/L) 8.73±5.14 6.18±4.08* 8.01±4.79* 8.59±5.08** 8.65±5.17**Glu(mmol/L) 8.30±3.22 14.30±16.53* 8.63±5.43** 8.47±5.13** 9.18±5.06**CRP(mg/L) 98.09±44.40 63.70±31.01* 87.56±33.13* 95.83±48.03** 93.54±39.80**对照组
在以往的护理操作规范输液侧是禁止采集血标本的,以免输入液体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但随着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需要反复多次采血项目的增多,利用已有输液装置直接采血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输入液体对血标本检测结果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液体对血液的稀释作用,二是输入液体成分对同种成分检查结果的影响。这两个影响都可以通过一个措施来消除,即暂停输液一段时间再采血,使输入的液体随血液循环稀释,避免输入液体对检验的影响。本文对40例持续输液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标本,分析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参数结果显示,在不阻断输液时,因采血标本中混合了大量的输注液体,稀释了样本血液,造成检验指标的明显差异。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循环时,健康成人正常循环时9~16s[4]。在阻断输液时间1min时,经过了几个循环时,但是检验结果显示仍存在部分指标的差异,可能与严重烧伤患者心脏泵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具体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阻断输液时间3min、5min时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则没有差异,由于暂停输液3min,约等于10个循环时,使得输入液体随静脉血充分进入血液循环,消除了其对检验值的影响。临床抢救严重烧伤患者特别是休克期,一般尽可能选择阻断较短的时间,以免影响休克期的补液治疗。特别适合于大面积或者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大量持续输液过程中同时需要反复多次采血检验,通过已经置管的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液标本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心理压力,节约抢救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有利于保护严重烧伤患者有限的体表静脉,避免反复的穿刺,减少了感染机会,有利于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和生活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液体成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应该详细记录采血前的输液成分,在出现不易解释的检验异常结果时备查询。应用静脉留置针采血所测得的各项参数结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用于患者输液和静脉采血无疑有益于护患双方,但作者仅仅对常见的生化项目作了统计分析,能否适用于其它检验项目仍需进一步研究。
[1]朱爱民,王静.静脉留置针应用在临床[J].当代医学,2010,16(3):127-130.
[2]赵俊敏,申玉霞,王云平.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3):46-47.
[3]金素萍.Y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31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4,9(5):342-343.
[4]卢玉贞,吴惠文,刘和菊.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22(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