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设施规划

2012-05-14 16:51:18洪鼎
卷宗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检查井胡同

洪鼎

摘要:本文针对现实中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现状及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案例,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新标准的制定,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与建筑设计过程相结合等几个途径。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规划

1、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类。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环境保护、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1)。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工程性基础设施。

2、基础设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现代保护的概念已经扩大到城市的范围,包括建筑群或街区、地段或区域乃至整个城市作为一个被保护体,名城保护的内涵则更为广泛,即“意味着这种城镇和城区的保护和修复及其发展并和谐的适应现代生活所需的各种步骤”(2),这里“发展”与“适应现代生活”就包括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更新,满足现代生活的各种需要。这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根本。

3、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建设中基础设施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1)现状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要求,如上海里弄得居民家中没有卫生间,只能依靠公共厕所和马桶,炊事依靠煤气罐,这些状况对于老百姓是非常不方便的。

(2)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历史悠久的遗存,现状多为雨污水合流管道,这样会对河湖水体造成污染,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3)不能满足历史文化保护区防灾和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需要。历史文化名城中腹便存在,房屋毗连,布局不合理,逃生通道窄小,消防车无法进入;现有市政管线的布置只能因陋就简,间距不能满足国家规范。

(4)设施更新的限制条件苛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物质形态方面和非物质形态方面。物质形态是非物质形态载体,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根本。而历史文化名城物质空间的现状给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带来很大不便。狭窄的道路,使基础实施没有可以铺设的空间。

4、以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为例探讨基础设施规划的对策

项目概况:市政府于2002年10月正式批准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该规划在旧城区列出了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旧城30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包括故宫、六海地区)占地面积约1054公顷要求必须对其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进行保护,并且要改善、提高保护区内生活、环境质量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研究目标:在保护历史文化区的整体风貌、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的条件下,将市政基础设施引入保护区内,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基本思路:保护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深入调查现状,把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引入区内,要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行业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不能满足国家规范则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非标准图设计的方法进行处理,达到行业管理要求和安全要求。

下面将对方案的具体策略进行介绍:

4.1 因地制宜,结合不同街道宽度配置不同等级基础设施

在本次规划中,研究了胡同宽度为4,5,6,7,8,9,10m的条件下市政管线的直埋敷设方式

本次研究按照居民最基本生活要求的顺序,按不同宽度胡同断面,制定出一系列不同宽度的胡同市政管线布置的横断面方案。

研究规定:宽度在10米以上的胡同,雨、污、气、水、路灯、电信、电力一次埋设到位,胡同宽5-7米,优先安排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电、电信线。胡同宽2-4米,优先布置给水、污水及燃气管线。胡同宽2米以下的仅布置给水管线。该方案力争满足国家规范,不能满足规范的,通过采取特殊措施满足行业管理和安全的要求。

同时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4-10m之间管线图示规范。

4.2 新材料、新技术、特殊技术的运用

4.2.1 新型材料的运用见下表:

4.2.2 新技术及特殊技术的运用

(1)供水工程技术措施

管道附件在满足设计条件的情况下直接砌筑井室。在无法满足设计条件的情况下,砌筑井室的方法由原来的圆井形式改为长方形,如:闸门、消火栓等。

(2)排水工程技术措施

a 非标准检查井

设计在一般胡同中雨污水流域面积较小,管径也不大,常规圆形检查井,可以满足支户线接入、转弯等检查井功能的要求。

在历史保护区较窄胡同中,井室的内径需根据条件适当减少。减少检查井的外型尺寸(包括井室尺寸和井墙结构厚度)为综合安排其他管线创造条件。

井室的内径尺寸与管道埋深相关:

在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小于等于0.7m或管道埋深小于等于1m,且下游管道管径小于等于400mm的情况,可采用¢700圆形检查井。

在排水管道管顶覆土大于等于0.7m或管道埋深大于等于1m,且下游管道管径大于等于400mm的情况,可采用标准图集大于等于¢900圆形检查井。

非标准检查井的其他形式:长方形或椭圆形井型。井室顺水流方向为井室的长边或长轴,长度宜大于等于900mm,垂直水流方向为井室的短边或短轴,长度宜大于等于700mm。针对有带水维修要求的污水管,还必须要求支户线应顶平接入,不得跌落接入。

检查井井墙厚度取决于井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较传统标准图砖砌井墙厚度有所减少(大小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由结构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可分为现浇混凝土井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井。

非标准设计中的长方形检查井适合现浇混凝土施工,而椭圆形检查井适合预制装配的施工方式

b 明沟排水

减少雨污水管道的水平间距是通过采用小型检查井来实现的,还可以通过减少管线解决,如在特定的地形条件下雨水采用边沟排水或地表径流排放,胡同内只敷设污水管,为其他管线留出空间(这种措施的前提条件是院落地面高程高于胡同)。预制装配式雨水边沟见图

c 特殊地段检查井设置

特殊地段雨污水管线布置方式对于雨、污水必须分流,但道路宽度有限的局部路段,将雨污水检查井放置在同一路由上,使投影方向的雨污水管外结构净尺寸尽量减少到最小,竖向高程上雨污水管结构相错开,以满足支户线接入的交叉要求。污水置于下,雨污水检查井错开布设,污水检查井中套雨水管,雨水管需保证结构安全污水管可采用高强度的高分子聚合材质的管材(如硬聚氯乙烯UPVC双螺纹排水用塑料管),管道外径小,且抗腐蚀。又因摩阻系数低,管径可减小。采用柔性接口、砂基础,可减少工程占地,适于狭窄胡同的施工,

d 污水截流措施

在道路狭小、实施困难的胡同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按规划目标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现阶段利用现况合流旧沟或维持原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接入干线前实施雨污分流。待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成熟后,实现雨污水分流的远景规划。目前截流井形式是在合流管排入雨水干线前检查井内设置截流槽,并另设置截流管将截流槽与污水干线接顺。截流槽低于合流管的管底,保证非雨天时,污水全部截流入污水干线内。在雨天时,超过截流倍数的合流污水通过雨水干线排入水体,其污染物已被稀释了。

(3)电力工程技术措施

a 采用电缆方式供电的突出问题在于胡同窄小,地下管线较多电缆敷设较困难。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按标准规范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应在原有电缆施工规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所突破,探讨适合在胡同中运用的新模式,采用非标准的异型电缆人孔井等新工艺。

b 电缆管线与其他管线最小水平距离尽量满足电缆运行和设计规程中的要求,特殊情况可以适当突破,保证距离最低限(0.5m)的要求。

c 电缆靠近房基敷设时,其埋深不宜超过房屋基础深度。自来水紧邻电力管线侧,然后依次布置雨水、污水、燃气等。

d 强弱电分开布置(10kv、1kv缆可以进管井),电缆管管径选用直径125mm(开闭站外电源除外)。

e 路灯箱式变压器设置尽量与区内配电箱结合。无条件地区由供电系统提供专用低压线,路灯安装控制箱,解决路灯专用电源问题。每一电源点的供电半径为500米左右。路灯电缆宜采用直埋方式,可采用一些新工艺接线方式保证安全供电。

(4)电信(含有线电视及所有弱电系统管线)

在历史保护区内为改善提高保护区内的生活、环境质量及通信设施的现代化,需要将架空线路改入地下,将架空交接设施改入弱电设备间。达到三网(电话、电视、宽带)传输线路全部地下敷设,交接设备入弱电间,线路交接点为人孔及嵌入式弱电箱,院内线路暗管敷设。

保护区内宽于10m的街道改造建设为12孔管道; 10m宽以下的街道改造建6孔管道;

a 因环境条件所限,打破常规,采用非标准设计,尽量减小电信管道与其他管线的净距,见表。

b 保护区建筑改造设计应考虑弱电

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院内线路暗管敷设,可达到一般住宅楼标准。

(6)燃气工程技术措施

a 为满足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市政管线布置的要求,首先应降低天然气管道的压力,减小安全距离要求,保护区内燃气主要用于居民炊事及采暖,应使用低压燃气

b 调压柜(站)

利用量较大的地上调压站与其他建、构筑物水平净距为6米,地上调压柜为4mi ,地下调压箱为3米。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对建筑风格及景观要求较高、用地较紧张的情况,规划在保护区内尽量采用地下调压箱,其放散管设置按规范要求并结合周围建、构筑物情况。

调压柜(箱)与建筑物的水平净距尽量按规范要求执行,如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地上调压柜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可以减为3米,地下调压箱与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可以减为2米。但需要过专家研究论证。

4.3 规划设计程序

历史保护区的保护与更新,应将建筑方案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案相结合,建筑、市政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结合实际、近远结合、分期分步、先地下后地上,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如:能够采用集中供暖的区域在建筑改造方案设计时,应预留供暖管线走廊。

4.4 埋设方式

综合管廊是一种新型的市政管线敷设模式,它是将管线综合地置于其中的构筑物内,省去管线自身独立的构筑物和土方开挖,使地下开发与市政管线互相依托综合利用。该模式最早出现于法国,在国、英国、原苏联、欧美等其他国家也相继得以应用。前苏联称之为总管道,日本称之为共同沟。日本横滨综合管廊如图和胡同格局,而综合管廊施工时开挖土方量大,对两侧房屋影响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保护区内实施综合管廊的技术可行性;此外,综合管廊的综合造价高于直埋管线的造价,综合管廊在运行中还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需要一定的运行管理费,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保护区内实施综合管廊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 结语

历史街区空间条件的局促性,以及保护规划对于历史街区物质空间保护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保护规划中的特殊性,如果强行的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或是照搬城市其它地区的规划手法以及技术手段是无法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得基础设施的升级化的。所以,应当结合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以创新的手法,科学的态度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本文结合北京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设计中基础设施规划为例探讨了一些有针对性地解决办法,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993年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993年

[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6

[3]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检查井胡同
雨水井、检查井
建筑与预算(2023年9期)2023-10-21 10:14:44
◆雨水井、检查井
建筑与预算(2023年2期)2023-03-10 13:13:52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 雨水井、检查井
雨水井、检查井
建筑与预算(2020年9期)2020-10-13 12:06:26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河北画报(2018年5期)2018-08-20 02:53:00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CHINA TODAY(2018年3期)2018-04-08 16:40:42
胡同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