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尝试教学中的尝试题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思考,它就像一盏引路的灯,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学习策略,逐步解决问题。
“从尝试着手,从练习开始”。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它对尝试教学法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题的出示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难度
尝试题目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所能克服的困难,并使学生通过克服困难,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老师设计的尝试题是学生尽量可以通过自学完成的,所以,太难的话,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中等和偏差的学生,更容易导致他们失去愿意尝试的勇气。如果太容易了,那些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了挑战的必要。因此,对于尝试题的设计,一定要把握好难易适度的原则,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馨”一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馨”是( )结构,上边由“( )和( )”两部分组成,下边是“( )”,它的部首是( ),第11画是( )。它在“温馨”一词中的意思是:( )。这道题目中,让学生写出“馨”的结构组成和笔画,都非常容易,中等和偏差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对,而要写出“馨”的部首和它在“温馨”一词中的意思,就有一些难度,这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有了挑战的吸引力,而对于中等和偏差的学生,则要查查字典,多动动脑筋,也是有希望做对的。这种题目的设计,兼顾到了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有尝试的兴趣,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要有一定的梯度
因为认识具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加深的特点,“尝试中心”的达成也必须逐步推进,学生实现“尝试中心”也必须是一个由易到难,由“零”到“整”的梯度。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尝试题的设计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化难为易,使大多数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我是什么》一课教学中,我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我”究竟是什么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两个梯度性的问题,为解决难点埋下了伏笔,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从而化难为易,使大多数学生能较顺利地突破难点,不再觉得无从着手。
三、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
学生的尝试练习,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成为组织教学的中心;同时,练习中的答案有的不是一两个句子就能回答得了的,这时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课堂只有40分钟,学生自学完后还有“讨论、讲解”等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尝试题:(1)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2)用笔写一写完成填空:“一只蜘蛛从网上( )下来,( )走了”。(3)你能通过课文朗读,知道哪些段写的是雨前,哪些段写的是雨中,哪些段写的是雨后吗?……这些要求有的让学生读,有的让学生写,有的让学生说,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节省了时间,有效地保证了大多数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尝试题的练习。
四、要有一定的新颖度
根据儿童好奇、好新的心理特征,要使尝试练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使“尝试中心”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同时,针对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题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尝试圈画
对于引导学生找准课文重点词句的问题,可以把提问转化为阅读教学的圈画训练。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将“作者分别经过哪些地方?”“各地方重点写了什么?”“这些地方的景物有何特点?”等问题转化为:默读课文,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线路图,在图上标明地点和所在地的景物,并分别概括出景物特点。
2.尝试批注
对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语句的提问,可转化为阅读教学中的批注训练。如《风娃娃》一文:(1)风娃娃做了哪些事?(2)哪些事做得对?哪些事做得不对?在相关的语句旁做好批注,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3.尝试操作
对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言行为的提问,可转化为阅读教学中的操作训练。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怎样爬上“人”字形线路的?怎样上坡?对上述问题,可让学生借助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利用橡皮擦、短铅笔等物件代替火车做上坡的操作。这样既生动形象,又简单有效,学生在乐学中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
五、要有一定的激励性语言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是来自外界的,有的是来自心理的。怎样促使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呢?在尝试题的表述上,注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并在题后巧妙地安排一些友情提示,往往能起到点拨、激励的作用。在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友情提示:可以把每一段的意思通顺地连起来。这些语言看似简单,却给了学生勇气和力量,并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出示尝试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选用哪种尝试题。尤其记住难易要适度,太容易了,学生会浅尝辄止;太难了,学生会望而却步。
尝试题出示后,要注意创设尝试的气氛,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教师可进行启发性的谈话:“这道题就是这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谁会做这道题目?”“老师还没有教,谁敢试一试?”只有运用这些富有“挑逗性”的语言,学生才会乐于尝试,敢于尝试!
为此,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尝试题,这样的题目定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增强自信,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尝试”成功之花永远绽放在孩子们心间!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咸熙街中山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