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成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人

2012-04-29 00:00:00郭晓静
新课程·小学 2012年10期

摘 要:计算机的日益发展已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手段,不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就会丧失立足于社会和寻求发展的机会。邓小平同志早已提出“计算机必须从娃娃抓起”这一伟大的远见。这个“从娃娃抓起”就是告诉人们培养人才的学校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让小学生成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人?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兴趣;自主学习;举一反三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有了成就感。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激发兴趣,自主学习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我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道、授业、解惑”,这个“道”字,不仅包含了完成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别人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对此,我深有体会。例如,Windows系统及其相关应用软件的知识,包罗万象,应用广泛,不可能在每周一节课的条件下教会学生那么多的知识,唯一之计就是教会学生总结、归纳学习的方法。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生既成了学习的主人又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去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并能用好。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五堡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