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沟通更有效

2012-04-29 00:00:00郭飞
新课程·小学 2012年10期

我们一定要选择比较恰当的沟通时机。一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开紧张情绪,才能与教师心平气和地沟通。

我们要把谈话的次数控制到一定范围,沟通的效果其实与沟通次数的多寡和交流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整天絮絮叨叨地提着耳朵灌输只能让学生反感。因此,我们与学生沟通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次数不要太频、时间不宜过久,只要将我们对他的要求和期望充满感情地传达给对方就可以,切忌连篇累牍、长篇大论。

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放平姿态,要推心置腹,不要高高在上地站在教师的位置板着脸训斥,要将对方当做需要帮助的朋友来沟通。谈心时,要开诚布公地将最真实、最实际的情况和想法当面说出来,也要给孩子留下一个陈述的机会。不要用避重就轻或旁敲侧击来蒙蔽学生,这样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

与学生交流时要把握态度,针对那些心理压力比较大的学生,初步沟通,容易碰到软钉子,这时我们不要发火,一定要保持自己和善的态度,及时地转变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寻找恰当的机会,帮助他们反省。

当学生向你提及他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们要面带微笑,集中精力倾听。

与学生交流时,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意见,不可唠叨说教。

还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发言,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东胜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