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走进学生当中,它带给学生全身心的好奇感,使学生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一步。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把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小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将网络和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正好顺应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结合具体课例谈谈巧用网络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一些做法。
如今有关小学英语教学的CAI课件不少,但由于其个性不强,很难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而有了网络之后,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设想、要求及学生特点,利用Authwore,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成符合自己风格的、适合学生口味的特色CAI课件。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中,学习了What can you do?I can...的句型,在新授前的复习阶段,我借助多媒体课件play a guessing game,屏幕上出现5个红、黄、绿、蓝、橙的圆圈,分别点击会出现不完整的做家务的图片,用 What can you do?提问,再点击后才出现完整图案,猜完一个后仍能回到起始画面,即5个圆圈的画面。教师主动设疑,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适时抛出疑点,这是解决重点、难点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当学生在兴奋时,或急不可待地要获取某一知识点而束手无策时,我借机出现新的画面,持续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就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
再如,在教授《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We love animals”一课中,我从网络中收集大量的动物资源和动画,制成网页课件,让学生坐上网络快车到森林中“探险”,通过自主操作电脑开展冒险之旅,他们既能认识到大量活泼逼真、能说会唱的小动物(如rabbit, bear, cat, panda, duck, pig, mouse,bird等),在与这些动物们交朋友的过程中,学生也很自然地模仿它们的动作、形态、叫声,并在看、听、说、演中迅速地掌握了单词。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相关的卡通动态,并配上简单的句子,“I can fly”(bird)、“I can jump”(rabbit)、“I can run”(cat)、“I can shout”(bear),让学生操作电脑,自主学习小动物的看家本领,随后以小组协作的方式编演对话、汇报学习成果。有的学生还会结合以前的知识,在表演前自我介绍“I am a rabbit,My name is Tom. I can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乐在其中。由此可见,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克服了学生见识少的局限,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进行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了课堂气氛。
另外,网络在英语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可以得到利用,比如,在补充词汇时,通过网页元素的图形、颜色、动画、声音、游戏,用在线词典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再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英语教材试听,参加网上英语角,引导学生上《英语周报》网、《学英语》网、新知堂少儿英语网、迪斯尼英语网等等,使学生在网站的阅读、游戏等活动中学习、运用英语,从而延伸、拓宽英语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把英语学习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之,网络创设了一个听说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自由遨游。所以,巧用网络资源,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形式。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宁都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