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外国小说

2012-04-29 00:00:00徐晓玲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2年10期

【考纲要求】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把握小说的三要素:注意分析典型环境,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和内涵。从命题材料上看,高考外国小说选文以小小说为主,也有经典作品的节选;从题型上看,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分值一般在18分~22分之间;从考查角度上看,有信息筛选题、分析综合题、鉴赏评价题、开放探究题等。

【命题走向】

1.题材由大而小,情感“内倾”有度。大主题、主旋律的题材将逐步淡出考卷,考生需注意诸如能体现意志情操、生命价值、人格精神的文章。2.赋分大幅攀升,题量将有所突破。考纲规定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

占15%~20%。这意味着选考内容的赋分在增加,而增加的分值可能会分配给鉴赏题、探究题等。3.题型更加开放。探究性学习、个性化阅读等理念进一步彰显。

【解题钥匙】

由于外国小说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所表现的生活现象等与中国小说不尽相同,考生很容易失分。下面,笔者就根据不同的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些解题的技巧。

一、分析作品结构——问情节

1.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结构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3.情节的作用: (1)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的发展。(2)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示出来的。(3)揭示主题,情节最终是为主题服务的。其中特别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很多外国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二、分析人物形象——问形象

1.表现人物的手法: (1)直接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肖像、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间接描写,即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或环境烘托。2.塑造人物的作用一般有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突出主旨;具有典型性、社会意义等。3.答题技巧:(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活动,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外国小说的背景常常不为考生所熟知,但一般命题者在文末会添加必要的注释,考生只要结合注释即可进行分析。(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性文字。

三、分析环境描写——问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的作用: (1)独特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环境等特点。(2)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5)象征和暗示。(6)深化主旨。2.社会环境的作用: (1)交代时代背景。(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四、叙述角度

外国小说还会考查叙述角度及其特点。叙述角度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受限视角。全知视角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作者是全知全能的,他的描写不存在任何客观限制。受限视角一般以第一人称为主,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认知。这样的叙述角度使故事显得特别真实。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1~3题。

特别的生日礼物

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祝你生日快乐!”电话另一端唱道。“谢谢你,亲爱的。你还好吗?你什么时间回来?”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我一切都好。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8点半就可以到家了。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阿尔琼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

话,说他们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

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很成功。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

什么。“水和我的妻子。”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护士给他拿来

一些水,并把沙姆叫来。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玛洛比在哪里?”“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祝贺你!”沙姆说。

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

里。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

遇车祸。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

院,但已经无法抢救。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她问他:“生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的心。”他回答。

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郁葱/编译,选自《河北青年报》2011年6月26日,有删改)

1.小说第四自然段,妻子玛洛比说的“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

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2.小说倒数第三自然段,作者设计了“我想要你的心”这一情节,在全文中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丈夫无意中移植了妻子的

心脏,是巧合也不是巧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各写出两点偶然性

与必然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1~4题。

飞行员的抉择

□[美国]亨特·米勒

冒险在大海上降落是对的吗?在两百尺高的地方,救援机从暴风雨中颠簸地逃出,然后在汹涌的海面上平稳下来。布莱第瞥了一眼他同伴忧虑的脸,然后想:他又要拿其他机员的命冒险了,就像以往一样。救援小组还要过一百里以上才能到达出事地点。两个小时前,一架飞往檀香山的班机坠机了。只要风向一转变,只要救援过程出了问题,回到他们在阿第拉的基地的风险就愈高。前面,白色的浪头不停地翻涌,一里外,另一阵暴风雨正在云端伺机而动。五分钟后,水淹上挡风板,雨也打在机翼和机身上。飞机冲出暴风圈,冲向距海面不到三百尺的地方。布莱第听到通讯员大叫:“收发器坏了,我们没办法联络基地。”

“最好把它修好,我们会用到。”在他们后方,布菜第知道暴风雨正移向基地阿第拉。海浪开始冲击那环形小岛边缘的暗礁了。布莱第转向他的伙伴泰勒。

“你想,我们走了多远了?”布莱第问。

“大约在北边五十里,我想。”

位置只是个猜测。现在猜错五十里,到他们到达出事地点,可能已经差了一百里,而且他还要考虑机上其他人员的生命。有一分钟的时间,他迟疑不决,但前面的海面似乎比较平缓。

“我们最好重新订一个方向到出事区域。”他说。一小时后,他们到达出事地点。……飞机向下飞到五十尺的地方,他感觉到下面凶猛的浪正往上拍打着。有个男人坐在艇上虚弱地向盘旋的飞机挥手,另一个男人脸向下躺着,动也不动。布莱第本来准备下令丢下补给品和另一个救生艇,却突然停了下来——补给品和救生艇作用不大。布莱第再飞低了些,到十五尺的地方,海浪拍打着飞机的外壳,他感觉到其他人员都在等他下令,只剩下他的决定,他的责任了。任何活着的人都不会怪他丢下补给品然后飞回基地,他只需要报告救生艇的位置就可以了。

布莱第觉得他的皮肤绷得很紧,寒气甚至透进了他的飞行夹克里。……然后,布莱第知道他要怎么做了。他必须帮助他们——毫无选择的。

“人都上来了吗?”布莱第问。

“是的,长官!”

……机尾,生还者中的一人

正躺在铺位上,盖着一条毛毯,另一个人则拿起一杯咖啡凑到颤抖的嘴边。

“别担心,大约三个小时后,我们就会到达阿第拉了。”

“你说哪里?”

“当然是到我们的基地阿第拉。”

“你没有收到从基地传来的消息吗?”

“消息?”

“最后一个小时他们一直呼叫。一个海啸袭击了阿第拉——整个基地都淹没了。你的同僚几乎差点儿就没有及时离开那里。”

“我们的收发器坏了。但是,你们怎么得到消息的呢?”

“我们是在救生艇上的收发器中听到的。”

布莱第转身回到驾驶舱。

“把地图给我。”他告诉泰勒。

“我们转向,往约翰斯顿开。”

布莱第坐进他的座位,然后

看着地图上标着阿第拉的黑点。如果他当初取消了搜救,那么现

在安全坐在后面的人还在救生艇里漂泊,无助地等死。他和他的同伴则很可能飞回基地,一小时之后,他们会用光所有燃料,无

法再飞到其他地方去,直到坠入海洋。布莱第想着,不禁发起抖

来。现在,他们还有足够的汽油到约翰斯顿岛,只因为他们所救的人碰巧听到消息。布莱第想到一些他曾经念过的东西,跟飞行无关,却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求有关。

(选自《西江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1.在小说中,飞行员布莱第在

营救过程中共做出了几次选择?请加以概括。

2.文章画横线处是两处精彩的描写,请结合上下文加以赏析。

3.小说中“一个海啸袭击了阿第拉——整个基地都淹没了”,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请你说说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最后写到“布莱第想到一些他曾经念过的东西,跟飞行无关,却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求有关”,语意深长。(1)小说记叙的是飞行员的海上救援活动,可最后为什么要写布莱第的“跟飞行无关”这一心理,请加以探

究。(2)请你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联系现实举例,谈谈小说给我们

的启示。

参考答案见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