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
昂贵的道歉
□陶海宁
新年将近的时候,他跟着工友一次次去要钱,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他出来了大半年,就只剩下68块钱。这还不够回家的车票钱。
他才17岁半,家里实在没有钱供他继续念书了。爹说,想念书,自己去赚钱交学费吧。他擦干眼泪,坐了一整天的车到达城市,又一头扎进尘土满天的建筑工地。那是一栋盖了一半的高楼,他想,楼盖起来,他就可以回去读书了。他干活卖力,原本有些消瘦的身板,耗得瘦成了一根竹,心里却充满了喜悦。直到那天晚上,他承受了梦想被彻底粉碎的绝望。眼泪落了下来,怨恨就在那些眼泪无声的流淌中,一点点塞满了他的心,心好像要炸开了,想发泄,想报复……
同乡拉着他说:“走,买酒去!喝点酒就不想了……”
他们来到离工厂不远的大超市。大半年的时间,他连一次都没有去过。他曾想,等拿到钱,一定进去给爹娘买点东西回去……他的眼泪又下来了。
琳琅满目的商品慢慢牵住了他的视线,那么光鲜诱人。他,却不敢碰它们,怕弄坏了。因为不敢,他心里更加恨这个世界的不公。
他拿了一瓶两块五毛钱的二锅头,两块钱一大袋的膨化食品,还有两个打折后不足两块钱的面包。鬼使神差地,他将一个价格略显昂贵的剃须刀塞进了袖子中,他要把它带回去送给爹,爹还没见过这么好的剃须刀,这是城市欠他的。
收款的女孩看起来比他大不了几岁,笑容和蔼,小眼睛,看着却格外亲切。女孩收款,找钱,然后将东西仔细装进袋子中,说:“请走好。”
他松了一口气,心还在狂跳着。趁人不注意,他迅速将剃须刀放进了袋里,朝着那个收款台正对的出口走去。
他刚迈出一只脚,警报器就刺耳地响了起来,他能感觉到周遭人的眼神都朝这边投了过来,不远处的保安也正迅速朝他走过来。他站在那里,看着保安的逼近,完全傻掉了。
就在保安到达他身边的前一刻,那个收款的女孩竟然已经挡在他的面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她大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我不小心把一件没有刷过的商品丢进您的购物袋里了,请您原谅。先生,实在对不起……”
她连声地道着歉,他更傻了,一连串的事情把这个不满18岁的农村少年弄懵了。他任由那个女孩拿过他手里的袋子,一脸歉意地跟保安解释着,然后带着他走出人群,折回到收款处。
他,像个木头人一样呆滞地跟随着,心都好像不再跳了。
女孩将袋子打开,拿出那个剃须刀,放到一边,好像真的是她不小心放进去的一样,然后她又将他的袋子整理好,递给他,说:“先生,刚才真的对不起了。”
他低着头一把抓过袋子,恨不能飞快逃走。只走了两步,却又听她在身后说:“酒要是买给自己的,就少喝点儿。你还小呢,碰到事儿,要往宽处想……”
他跑了起来,一直跑出灯火辉煌的超市,急急穿过马路,站在那栋高楼底下,蹲在地上放声大哭。
不久,他通过正当渠道拿回了那笔工钱,攒够了学费。3年后,他考上了大学。他一边打工一边念书,遇到许多委屈,但他一直对人生充满希望,因为他一直记得那年的冬天,一个女孩为了掩盖他的过错所给予他的昂贵的道歉。
[注]题目为编者所加。
(选自《知识窗》2010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1~4题。
1.小说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他”没有讨到工钱,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小说内容,试简要概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小说中的相关描写,分析“收款的女孩”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画蛇添足,纯属多余,可以删掉,你怎样看?谈谈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2
人为什么会害怕
□魏天悦
学会害怕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因为害怕可以保护我们。在一项关于怕水儿童的研究中,77%的儿童第一次面对池塘或湖泊时非常害怕。而且,居住地离水域越远的人,越有可能害怕水。另一项研究对儿童进行了长年的跟踪,试图发现他们害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经历。最后他们发现幼年时怕高的孩子以后一般不会从高处坠落受伤。他们本能地害怕高处,这对他们是种保护。现在你可能觉得天生的恐惧再正常不过。不过以前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害怕是后天学会的。不错,有些是可以学习的,不过很多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没有跌落过的孩子就不怕高吗?答案显然是:不!正好相反,他们之前就怕高,所以才一直没跌落。很多年前有一个调查和恐高有关。心理学家把小婴儿放在桌子上,两张桌子之间用透明的有机玻璃连接。婴儿们可以很轻松地通过这个玻璃板爬到另外一张桌子上,但几乎没有人会这么做。因为有机玻璃给婴儿们的感觉就是:他们会掉下来。很明显,婴儿天生有对高度的恐惧。天生会害怕让我们逃避了饥饿或死亡的危机。事实上,研究表明,我们会不会害怕是基因决定的。
但是你可能会说:“去年之前我还一点不恐高,现在我已经成年了却害怕了。如果说害怕是天生的,为什么我以前从来没有害怕过呢?”
问得好。答案是:害怕有一个“门槛效应”。你对某些事物的害怕不会出现,直到你的大脑完全成熟,合成某些激素,你的压力也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害怕才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恐慌症和广场恐惧症在青年期之前一般不会发生的原因。
害怕开放空间是什么感觉?广场恐惧症的患者对此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害怕穿过街道、商场、广场等一切开放的空间。穿过一片开阔地值得害怕吗?没错,对我们的祖先来说,走过一片开阔地,意味着暴露在猛兽的视线中,而躲在灌木丛中或洞穴中要安全得多。孩子们比大人害怕得更多,这也有人类进化上的意义吗?是的。婴儿害怕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这种恐惧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个时候孩子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也是最强的。妈妈一旦离开房间,孩子就会哭。如果孩子已经学会走路,他一定会跟着妈妈。孩子黏着妈妈,甚至害怕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这有什么好处呢?这会拉近孩子和母亲的距离——不仅可以得到喂养,还有助于抵御其他可能的危险,如陌生人的接近。所以孩子天生害怕独处。母亲对婴儿的哭声本能的反应就是走近他,抱起他。婴儿的哭声会让母亲烦躁不安,这也是件好事情。母亲会尽快安抚婴儿,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抱着他,给他喂奶。这对婴儿来说是最安全、最有利于生存的做法。人类的进化就是这么的神奇,充满智慧。如果你有不必要的害怕,那只是错误时间的正确反应。这些反应已经延续了几万年。它们是你大脑仍在使用但大多已过时的软件。
(选自《羊城晚报》2011年5月24日,有删改)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门槛效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慌症和广场恐惧症,都是“门槛效应”的具体表现形式。
B.直到大脑完全成熟,合成某些激素,压力也积累到一定程度,“门槛效应”才会表现出来。
C.关于怕水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怕水,是由于不适应环境。另一项研究表明,幼年时怕高的孩子以后一般不会从高处坠落受伤,这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D.开放空间,对我们的祖先来说,意味着暴露在猛兽的视线中,而躲在灌木丛中或洞穴中要安全得多。这是“门槛效应”的古老表现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学会害怕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必然结果,因为害怕可以保护我们。
B.由基因决定的天生会害怕让我们逃避了饥饿或死亡的危机,婴儿害怕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就是最好的证明。
C.恐慌症和广场恐惧症在青年期之前一般不会发生,直到进入了人生的成熟期,才表现得最为明显。
D.孩子们比大人害怕得更多,这种恐惧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证明恐惧是天生的。
训练3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
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1岁成长的是身体,10岁成长的是知识,20岁成长的是情感,50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它是一个千面女郎。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麦穗是饱满的,明天就躺进了打麦场。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今天的花蕊是芬芳的,明天就融进了泥土的温床。不要为躺进打麦场的麦穗和融进泥土的花蕊悲哀,沉寂也是一种成长。
你知道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它们,没有水它们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用根去吸取土层里含的水。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对每一个成长着的心灵来说,蹲,从来就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不扎实地蹲,就会因快速地虚长而浪费珍贵的契机和希望;不扎实地蹲,就会在烈日的炙烤和风雨的袭击中让娇弱的花朵黯然凋落。在形式上,蹲是一种挫折;在本质上,它却是一种胜利的潜伏。它以一种外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部精神的拔节。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失望,也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我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之外,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潮在涌动。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也不敢认为任何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角度上不再年轻的人。
成长,让我从不有意懈怠自己。成长,让我在满面皱纹时依然有葱茏的内心生机。成长,这是我继续努力的一个坚强理由。成长,这是我能够弹跳的一块基石。成长,让我由衷地热爱着头顶的每一颗星星。成长,让我认真地耕种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一直在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非常幸福。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上面的文字,回答1~4题。
1.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六自然段提到庄稼的“蹲苗”,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结合文本,理解“深情”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结尾说:“这让我感觉非常幸福。”结合现实,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荣华、梁存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