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引路】
(2011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拒绝平庸
江苏一考生
那还是在我五十多岁的时候。
我学国画四十多年,画界的朋友们见到了我都称我为“大师”。大师这两个字让我扬扬自得了好多年,后来才发现,原来上了年纪的画国画的老头都被叫大师——原来我是如此平庸。
自此以后,我专心于国画的研究探索。一心扑在画上几年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画界的国画千篇一律,都很平庸,缺少一种东西。我自己的画也是如此,就算是工笔画画得再怎么逼真,再怎么细腻,给我的感觉还是不对劲,感觉很平庸。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我的多年好友星尘大师。大师自小精研佛法,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极深。
大师问我:“你感觉缺少什么呢?是什么能让国画跳出平庸、拒绝平庸呢?”“不知道,只是感觉缺少点什么!”
大师笑而不语,他将我领到一座钟楼上,放目远眺,油菜花开,满眼都是金黄金黄的。偶有几棵杉树挺立其间,错落有致,黄绿相交,让人的心情也开朗了起来。
“把这美景画出来看看。”大师言道。我心有感触,随即挥毫泼墨,一会儿即成,看上去很逼真,但还是缺点儿什么。
“闭上眼睛,用心去看!”大师一言惊醒了苦思中的我。我依言,闭上了眼。恍惚中我听到了勤劳蜜蜂的忙碌声,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听到了花朵们互相鼓励的声音,我听到了大自然关爱生命的声音,我听到了我的心声:画下来!
这一幅画,我画得很慢,这期间我从未抬头看过花的景色。这些景色,都在我的心里!
终于完成了。
这一幅与上一幅相比,并不是十分逼真,但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机蓬勃之感。花朵的活泼和热情,透过宣纸扑面而来。
“知道现在的国画为何平庸了吗?”大师道,“是缺少心灵的投入。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画中,才能拒绝平庸。那种境界,画得逼真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画者想给看画人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画本身。”
“在下受教了。其实,做人、做事,也当如此吧?”
现在的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碰到叫我“国画大师”的人,咱笑而不语,我心自在。
【范文借鉴】
审题立意,就是对作文题目进行全面深入的审察和思考,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重点、对象和范围,并依据文题确立文章中心的过程。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首要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完成好这关键的一步,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考生要特别重视这关键的一步。
一、审材料悟意图
题目材料中“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平庸的危害,即拒绝平庸的原因。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意在引导和提示青年学子关注社会中的平庸现象,勇敢追求,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而非让考生指出“平庸”与“平凡”的区别。材料开头的“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只是个引子,暗示当今社会的很多人不可避免地陷于平庸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不思进取,导致个人和社会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若将命题者的意图搞错,大谈“平庸”与“平凡”的不同,那写作方向就错了。范文作者很好地领悟了题旨,写画家通过自己的实践悟出了“用心,才能超越平庸”的道理,显然很贴切。
二、审题目析题意
“拒绝平庸”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拒绝”即“不接受”;“平庸”即“平凡”“普通”。“拒绝平庸”的意思就是不接受平凡,要让自己有创造、有发展、有上进、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范文写五十多岁的画家发现凡是上了年纪的画家都被称为“大师”,自己只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是一个平庸者,于是设法超越平庸。超越平庸的过程就是画家追求上进的过程。画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悟出了“用心,才能超越平庸”的道理。这一道理就是画家的鉴识,也是作者对心灵的一种坚守。范文很好地揭示了题目的内涵。
三、析结构找题眼
命题若是词语则要为其添加语素,使其变成短语和句子;若是短语或句子,则要分析其结构。偏正短语的题目,中心词往往是写作对象,修饰限制性词语往往是题眼。动宾短语的题目,宾语一般是写作对象,动词一般是题眼。主谓短语的题目,主语往往是写作对象,谓语部分一般是写作重点,是题眼。并列短语的题目,连词往往是题眼,行文要揭示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拒绝平庸”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拒绝”是题眼,意味着行文要围绕“拒绝”展开;宾语“平庸”是写作对象。范文作者就紧扣了题眼,围绕“自感平庸—拒绝平庸—跳出平庸”的过程展开文章。
四、取角度巧切入
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文题所提供的往往是一个范围,一个方向。如果考生泛泛而谈或就事论事,势必大而无当或流于表面,难以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作文便没有分量和价值。所以面对作文题,考生需要对其进行“大小、虚实”的转换,选择最佳的写作切入点。范文作者切入题意的角度就选择得很好。他从艺术界选取了一个拒绝平庸的典型——一位年过半百的被称为“大师”的画家,巧妙地将命题化大为小,情节集中,利于展开,也利于向深处挖掘。
五、扣题意深拓展
立意就是根据文章或命题的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是文章的灵魂。好立意的标准是,紧扣命题或材料,充满哲理,贴近时代,启迪人生。范文由“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画中,才能拒绝平庸”的道理,提升到“其实,做人、做事,也当如此”,把文章的主题拓展开,与提示语的内容勾连起来,既紧扣命题和材料,又给人以启迪。
【例文展示】
请以“不和谐的音符”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不和谐的音符
□黄海啸
一个晴朗的早晨,作家注视着窗外,试图找到写作素材,因为报社编辑又在催稿了。
一位老者一路高歌着走过来,一不留神踩到了西瓜皮。只听“哎哟”一声,老人便跌倒在地,幸好他身体硬朗,才没有大碍。老人艰难地从地上爬起,看着附近“做文明公民,创和谐社会”的标语怒骂道:“什么狗屁文明?人都越来越没素质了,到处乱扔垃圾……”他愤怒地朝西瓜皮猛踢了一脚,嘴里还嘟哝着,“这鬼东西,真害人!”西瓜皮在空中打了个旋儿,落地时被摔得四分五裂。
中午时分,作家依然坐在窗口,因为他感觉自己透过这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社会的各种面貌。
两位西装革履像当官模样的人,大摇大摆地朝这边走来,其中一位看见了这已有些腐烂的西瓜皮,微皱起眉头指着附近的标语对另一位说:“瞧,乱扔西瓜皮,这不破坏了我们城市的环境吗?看来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了。”另一位捂住鼻子赞同地点点头。两人绕过那块西瓜皮继续高谈阔论着走了。
那四分五裂的西瓜皮一直躺在那里,散发着腐臭味儿,没有人把它扔进旁边的垃圾筒。
直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走过这里,想要把它拾起。可是他刚弯下腰,就被妈妈制止了:“宝宝,别碰,那东西脏!”
孩子被妈妈强拽着离开了,他一脸委屈地对妈妈说:“老师说,看见垃圾要把它拾起扔进垃圾筒,这才是好孩子。”
妈妈对宝宝竖起了大拇指,说:“宝宝真懂事,可那东西太脏了,碰了会生病的……”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傍晚时分,那孩子放学了,又经过这里,便不由自主地弯下腰,想把它捡起,可好像想起了妈妈的话,又绕过西瓜皮走了。
晚上,作家自豪地向儿子展示自己写成的文稿,并教育儿子道:“写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社会,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第二天,作家看到了儿子写的作文,标题是“不和谐的音符”。文中写道:一个作家无聊地观看了一天的西瓜皮,还义愤填膺地抨击这个社会不和谐,殊不知他也是社会的一分子……
作家看后,瞠目结舌。
点评
作者通篇紧扣题眼“不和谐”,并借助于“什么狗屁文明?人都越来越没素质了,到处乱扔垃圾……”“瞧,乱扔西瓜皮,这不破坏了我们城市的环境吗?看来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了。”“作家看到了儿子写的作文,标题是‘不和谐的音符’……”等句子反复点题,扣题很紧。作者选择的切入点也很巧妙,智慧地以“西瓜皮”这一与城市环境不协调的“音符”以及“做文明公民,创和谐社会”的标语为道具,将各种与和谐社会不协调的人聚集到一起,抨击了与和谐社会不协调的人和事。本文开口度小,贴近生活,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模拟训练】
1.请以“迈出这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迈出这一步”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类命题作文题,题眼是动词“迈出”,意为“抬起脚向前走出”。考生行文时应紧紧围绕“迈出”:为什么会迈出;怎样迈出;迈出的结果、意义是什么。此外,要将“这一步”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实实在在的内容,这样考生写作时就有了基点,也就容易多了。考生可写战胜自己的狭隘、偏激,构思时可将自己置于矛盾中,然后考虑要不要迈出这一步,向对方低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自己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从而表明自己战胜了人性中的弱点,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跨越等。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这一体裁来行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女童坠楼危急时刻而伸手一接;在沈阳,七旬夫妇面对街头井盖被汽车轧碎而竖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小悦悦。他们接的,竖的,抱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在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守候自己的良心。这种守候,不把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作为前提条件,只问自己行了多少善,能够做多少善事。
请以“守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话题是“守候”,守候什么?看材料即可知道是守候良心。“这种守候,不把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作为前提条件,只问自己行了多少善,能够做多少善事”。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回到原点的最本真、最朴素的守候。谁守候?自然是你、我、他,自然是你们、我们、他们。明白了这些,考生就可以选择文体,构思作文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此文,无论是用什么文体,所用材料最好是鲜活的。比如被称为山东龙口最美女孩的刁娜,路遇被撞伤者时,立即与丈夫一起下车施救,在营救过程中被过往汽车撞断了腿,但她不后悔;比如山东文登的吕明玉,半年内两次为江苏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在采访中她说:“现在就我一个人能救那个患者,我如果见死不救,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这些鲜活的时代素材会让作文更具有吸引力,更具有说服力。这也要求考生平时就要注意读书看报,从中搜集整理鲜活的作文素材,而不是一味使用那些老掉牙的陈旧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