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常见典故

2012-04-29 00:00:00卢家连孙钦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2年19期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包括: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古代诗歌十分注重表达技巧的使用,有时鉴赏诗歌基本上是鉴赏其表达技巧。考生要想准确地鉴赏诗歌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掌握各种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了解相关修辞,掌握相关术语。用典是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手法,因其具有特殊的要求和内涵,备受关注。

正确理解诗歌中的用典属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范畴,表达技巧分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近几年考查表达技巧,除了单独命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外,还在主观试题中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关于用典,常常是考查其作用或分析其蕴涵的情感。

【原题回放】

(2011年高考语文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解析:本题要求评价李白的诗,其实暗含对典故的考查。只有正确理解了何处用典,才能回答出此题。“清新庾开府”用的是庾信的典故,“俊逸鲍参军”用的是鲍照的典故,本来是说庾开府诗风如何清新,鲍参军诗风如何俊逸,结合诗歌的主题是赞扬李白卓尔不群的诗才。作者运用典故,主要是说李白的诗就像庾开府的诗一样清新,像鲍参军的诗一样俊逸。

参考答案:(1)诗坛地位,无人可比。(2)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3)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解题技巧】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典故的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也给考生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考生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的新含意。

一、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哀鸿:《诗经·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说的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2.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典出战国宋玉的《对楚王问》。

3.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4.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典出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5.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如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即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家人的怀念。

6.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7.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坚守约定,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此喻坚守信约。

8.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9.冰雪、冰心:高洁的心性,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10.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11.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人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12.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做书信的代称。

13.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14.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此喻为国忘家。

15.雕虫:典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16.豆蔻:典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二、解题步骤

在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做题: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具体分析掌握典故本身所涉及到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其次,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确定答题的方向;第三,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用典的意图,分析作者用典的作用;第四,答题时既要概括典故本身的内容意义,又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现实目的。

典故本身具有一种古朴久远之美,考生在欣赏诗歌时,不要仅停留在眼前的层面上,而应从纵向作时间上的回顾,这样所获得的感受就更深刻、丰富了,对把握诗歌的意象、主旨也都很有帮助。

【答题误区】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由于知识面狭窄的原因,找不到诗歌的用典之处;有的虽然能找到用典,但是根本不明白典故本身的内涵;有的考生无法正确理解作者用典的真正意图,从而只写出典故本身的含意;还有的考生对用典手法理解不正确,甚至理解得与作者原意相反等。

【同步突击】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放 鱼

□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作者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用意?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 河

□罗 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本诗第五句“高祖誓功衣带小”运用了什么手法?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这首词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表现的?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木兰花令

□黄庭坚

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麦,姑孰堂前馀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这首词用了与你学过的哪首词相同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请对“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一句进行赏析。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应天长

□周邦彦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情景?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①霏霏雪不如。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②。

[注]①硙(wèi):小石磨。②五湖:太湖的别名。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苏轼贬谪在黄州时,由于政治上失意,也曾萌生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退隐思想。可是此时他应召还朝,荣膺重任,正处在春风得意之际,并深深卷入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旋涡。

本诗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过永乐①文长老已卒

□苏 轼

初惊鹤瘦②不可识,旋觉云归③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④,葛洪⑤川畔待秋深。

[注]①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文长老:即文及,嘉兴本觉寺住持。②鹤瘦:比喻生病。③云归:比喻圆寂。④圆泽:唐人袁郊《甘泽谣》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天竺寺相见。十二年后,李源如约来到寺前,听一牧童口中作歌:“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⑤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始以儒术得名,后好神仙导养之术。

请对本诗结尾两句用典的好处作简要赏析。

第34期参考答案

《文言文之分析综合》

同步突击

一、1.B(句②是述说作者自己外出,句④是轿夫述说寻访时的状况,句⑥是说太常、布衣不知道隐者姓什么,这三项都不能从侧面说明王隐君雅人深致,有此三项的选项应排除。)2.A(A项中“作者并没有与这位隐士见过面”错,从文中得知,作者与这位隐士见过一面。)

二、1.B(句①是说纪昀官职的调动,句④是说纪昀上疏的内容,句⑥是说纪昀死后皇帝对其的赏赐,这三项均不能说明纪昀学问精通,有此三项的选项应排除。)2.D(D项中“没有门户之见”错,依据原文材料,应为“有门户之见”。)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我在外祖父段先生的废纸篓中,看到一首诗,不能忘掉;在西湖一个僧人的佛经箱中,看到《心经》一书,被虫蛀了将近一半,就像(当初)见到废纸篓中的诗,也不能忘掉。春日里的一天,我走出螺蛳门,和叫戚猫的轿夫说话。戚猫指着一片荒坟说:“这里有人家,段先生每次来杭州,一定要出城寻访此处,回来也不对人说。段先生不能走路,我抬轿前去,只有我和此地姓吴的轿夫知道这件事。”沿着荒坟到了一座木桥,遇到一个九十岁左右的人,穿着短袖粗布衣服在太阳底下。向他问路,他告诉我他是聋子。我心里一动,向他作揖并慢慢地说:“您是一位真的隐者。”他回答说:“我没有印章。”这是由于“隐者”和“印章”发音差不多。太阳快落山了,戚猫催促我。我怅然地回去了。

第二年冬天,一个姓何的百姓来我家,谈论古代的刻字,他说:“我有李斯郎邪石上刻字的宋代拓本。我得了心病,大夫治不好。城外有一个老头来了,说能救活我,服了两剂药就痊愈了。老头说:‘我专门为了这个拓本而来的。’

于是老头进屋拿了拓本径直走了。”后来有一天我见到马太常(太常是官职名),告诉了他姓何的人的话。马太常低头沉思,突然抬起头捋着胡子说:“对了,对了!我的外甥锁成,曾经迷了路进入一户人家,从厨房灶台后边出来。突然看到一座大院,满地铺的都是松化石。循着读书声,很快进入一间房子。房子四壁都挂着古代的锦囊,锦囊里边放着刻有文字的金、石。桌案上有《谢脁集》,向主人求借,主人不答应。主人说:‘写一本送给你。’过了一个月去看,他写的字像虞世南(唐朝书法家)的字体。问主人说:‘你养着善于写字的书生吗?’主人说:‘没有。’主人指着墙下锄地的人,说:‘是他替我写的。’出了这家院门,遇到一棵梅树,正在开花,偷偷地背了一块松化石回来。他们两人(锁成和何布衣)的遭遇,不都是一样吗?”

我不认识锁先生,太常、布衣都没有说对方(老头和大院主人)姓什么,而吴姓轿夫说:“(你遇到的那人)好像姓王。”西湖僧人的徒弟拿《心经》来我这里,说是王老先生所写。对照推测一下,此人姓王确定无疑了!可惜不知道那个锄地而且会书法的人姓什么。当初,木桥外有大小两棵树相互依靠耸立着,一棵是杏树,一棵是乌桕树。

二、纪昀,字晓岚,是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庶吉士一职。三年后又考,成绩优异,任翰林院编修。两次升迁为左春坊左庶子。考察京城官吏,纪昀被授予贵州都匀府知府。高宗因为纪昀学问突出,加授四品官衔,留任庶子的官职。不久破格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获罪,纪昀和他是亲家,因为提前泄漏了机密被撤职,发配乌鲁木齐戍边。被释回京,皇上临幸热河,(纪昀)在密云迎接皇上的车驾。皇上面试纪昀诗文,让他用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作为题(作诗文),非常符合皇上的心意,又被重新授予编修的职务。乾隆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编修馆,大学士刘统勋推举纪昀和郎中陆锡熊为总编纂。纪昀从《永乐大典》中搜集散失的篇章,阅读了全部的各行省所进献的书,给它们排列了顺序写了《提要》呈给皇上,被提拔为侍读。皇上又命令他编辑《简明书目》。因为他的二儿子纪汝传累次拖欠官赋被诉讼,交由官吏审议,皇上宽恕了他。不久纪昀升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朝廷建造文渊阁收集藏书,命令纪昀管理文渊阁的事务。纪昀后多次升迁,官至兵部侍郎。《四库全书》编成后,上表给皇上。皇上说:“表一定是纪昀写的!”命令给他加倍赏赐。升迁为左都御史。又升迁为礼部尚书。后又做了左都御史。京都周围大灾,饥饿的百姓大多来京都要饭。按照旧例,从十月到三月,要在京城的五城分设饭厂。纪昀上书请求从六月中旬开始,饭厂每天煮三石米,十月每天再增加煮米二石,仍然在次年三月停开饭厂,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又升迁为礼部尚书,但是仍然在左都御史官衙办公。上奏章请求乡会试停止从胡安国《春秋传》中选题,用《左传》里面的原文作题目,参考借用《公羊春秋》《谷梁春秋》两部书,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庆元年,调任兵部尚书。又调任左都御史。嘉庆二年,又升任礼部尚书。上奏章说妇女即使遭到强暴,受到玷污,也仍然应该酌情给予表彰。嘉庆十年,成为协办大学士,加封太子少保。死后,朝廷赐给白金五百两治理丧事,谥号文达。

纪昀学识渊博,学问精通。撰写的《四库全书提要》,评论褒贬历代各家的著作,深入探讨,仔细寻查,都深得各家的要旨,自始至终条理清楚,蔚为大观。苦于明末讲学所流传的习惯,宋代五位理学大家的书为人所重视,不敢明显表示不同的看法,而对于南宋之后的各位大儒,非常苛刻地痛加批驳,不能说没有门户之见。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社论》

针对训练

一、1.A(A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2.C(与原文中“今后完全有可能出现不同的个案:推倒某个高级官员的原动力来自互联网”不符合。)3.示例:面对网络舆情,官员应不回避,不掩饰,不压制,不打击。尊重客观事实,积极回应舆情;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引导舆论;提高执政能力,坚持树立官员公信力。

二、1.C(“城市化建设完全体现了官员的权力意志”不符合原文,属主观臆测。)2.重视历史建筑的保存工作,能保留的必须保留,无法留存的应设法集中“活化”;加强新城区社区居民的文化归属感建设;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蕴涵草根气息的朴质乡歌》

选文1:

1.这段心理活动写出了郑大宝对亲人的思念、不能回家的痛苦,也凸显了他的善良、淳朴以及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无奈。2.郑大宝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民工,他为了生计常年在城市打工,坚忍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的痛苦。

选文2:

1.这些话语都是刘高兴在幻想美好的前景或者受人轻视时对自己的鼓励,不难看出这些话有着类似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味。刘高兴的这种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的方法显示了刘高兴的聪明与乐观。2.示例:对于五富而言,城市那种以个体为单位,不依赖于他人,完全靠自己的独立性来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以求获得生存的方式是难以适应的。五富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刘高兴的后面。(言之成理即可。)

选文3:

1.对比手法。文章将农村姑娘和一对干净体面的中年夫妇进行对比。此外,还将主人公在火车上的辛酸、疲惫与在家里时的温暖、安适相对比。2.她们不懂得站票和坐票的差别,被中年夫妇鄙夷;她们站在车厢的过道里,还不断给往来的人让路;她们焦渴,饥饿,疲惫,这些都预示了她们前路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