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故乡的情感,是一种说不清的,难以言传的,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它是天,是地;它是山,是水。它和民族,和祖先,和每个人逝去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岁月,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经历不无关系。它对别人毫无意义,对自己却无比重要: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又令人终生难以忘怀。
请以“乡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方向一】
对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思考。写作时要紧扣时代脉搏,要以提高我们的民族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切忌乱发牢骚,在文章中大力宣扬消极思想。这样不但写不出优秀的文章,而且对自己的成长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佳作展示:
消逝的古典乡愁
□徐锦宜
现代有现代的潮流,古代也有古代的流行。先秦的《诗经》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这些都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富有特色的典型文学形式。然而有一个主题是所有的文学形式说不完,道不尽的,那就是乡情!
中国人历来就有浓郁的思乡情结。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坛上,独树一帜,辞藻华丽,然其歌功颂德之辞消解了它的思想性以及情感价值,比不上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古诗十九首》更有生命力。《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便有着浓浓的思乡情结。到汉家王朝颓败,五胡内侵,西晋南迁,人们的思乡情愫更是疯长。北朝民歌《紫骝马歌》便唱道:“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撇开辞赋,单从民歌到文人诗,从三曹、蔡琰、王粲,到张华、陆机、刘琨;从陶渊明、鲍照、谢朓、沈约,到萧绎、徐陵、庾信,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情趣迥异,但都留下了相似的思乡咏叹。
文学再一次走向巅峰是在唐朝。那个朝代繁华热闹,人才辈出。关于思乡的文学更是开出了朵朵奇葩。李白曾孤独地举杯邀过明月,眷恋地低头思过故乡;王湾曾看着归雁洛阳,盼着乡书到达;高适曾夜思千里外的故乡;白居易曾看着明月垂泪,想着乡心五处同;王维曾独在异乡为异客,于佳节倍思亲……
我最爱那宋词,在某个缠绵的雨天下午,念上一首李清照的《一剪梅》便觉青春已逝,光阴难驻,不禁感伤。宋词宛如一位少女,着一腔柔情于身,而南唐后主曾为这柔情添加了重重一笔。“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昔日在故国的光阴,一去不返。“胭脂泪,相留醉”,只剩下愁绪如春水般东流,深院锁了清秋,愁绪萦绕心头,令人久久回味。他思的不仅仅是故乡,更是故国,椎心泣血,无力挽回。我仿佛看见词人在繁花千树,星星如雨,灯火阑珊的夜色中思乡泪流。
而我虽有同感却无伤。因为在现代,我们回家的路不再如古人那般漫长。我们没有了古人望乡关的空惆怅,回家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会儿的事情。我也更不会有李煜的感受,我的家,我的国如此蓬勃地发展着,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它亲近。也因此,有很多传统的思乡文化、情怀被这种急匆匆的先进和文明冲走。
优雅的古典思乡情怀被封存起来,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就让我们读着思乡的诗句,去领略别人的乡愁带给我们的感怀吧!
点评
本文围绕古诗文中的思乡情结展开作文,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对乡情做了拓展,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旁征博引,显示了良好的古诗文积累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作者对历史,对古诗词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感悟,实属难得。
【写作方向二】
针对本文可以写对老家、对童年的深厚情意。考生可以动情地追述老家的土路沟渠、鞭炮烟花、灶台美食;儿时的顽劣、外婆的疼爱、热乎乎的芝麻糊、甜美的年糕等。写这类文章时,考生注意在文章中融入对家乡的怀念,对童年的向往。考生在写作时要饱含对老家、对童年深厚的感情,如此自成高格。
佳作展示:
谁还记得“村”而不是“区”?
□李璐君
记得中考结束时,那时候QQ农场还不是很流行。那天,我心情很舒畅,骑着车在回家途中,哼着小曲,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人都轻飘飘的。如今再出门,已经再难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了。看着高起的围墙,我自己心里也堵得慌。抬头看见电线杆上挂了一个写着“××新区”的蓝色小牌子,取代了之前古铜色的饱经风霜的“××村”的牌子,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了小时候的生活。
小学的时候,村里有条小路,每天上学、放学我都走那条路。路很狭窄,只够一个人走,周围就是农田,一不小心踩到庄稼,就会被大叔大妈们数落半天,而我则傻笑着。狭窄的小路的一旁还栽了一排松树以及零星的几棵银杏,狗尾巴草、油菜花、牵牛花都在路旁摇曳着。而我还来不及和它们说声再见,它们就已经不见了。就连那条小路,也已经被挖土机挖成一堆一堆的黄土,我已经找不到它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小路即将被改造成柏油马路。那些记载我童年快乐时光的树林和草地,一并随着农村城市化而离我远去,包括我家后面的桃园以及外婆家门口的一棵芭蕉树。那棵让我一直怀疑是种出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的芭蕉树,它的叶子没有被孙悟空拿去灭火焰山的火,倒是因为道路建设,所有的叶子枯黄败落,离开树干。
最近村里在用比放电影更高科技的东西放映小沈阳的二人转,看的人并不多。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那时最盼望戏班子来我们村唱戏。吃过晚饭,外面一敲起锣打起鼓,我便赶紧和几个同学去看戏。不要以为只有在鲁迅的文章中才会有戏班子,不要认为我这么大的小孩没看过唱戏,小时候的我还是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热闹的表演的。可是现在,没有了。
昨天骑车回家的途中,前面一位老大爷叫卖京江脐(金刚脐)。京江脐是本地的特产糕点,小时候我吃过好多,可是后来就渐渐少了。我的许多城里的同学都没听说过。我停住脚步,买了两个。我想起以前我带着一帮小孩去偷外婆元宝篮里诱出我们口水的京江脐,想起以前外婆门口芭蕉树上的芭蕉,想起以前我和同伴一起去摘的桑葚……
望了望被挖了一半的鱼塘,我觉得和远处的山水极其不协调;数了数每家挂在外墙的空调外装置,貌似每家都配有一台。原来这里是个小村子,可如今还有谁记得呢?我很怀念以前的小房子。现在的我,住在大房子里,坐在电脑面前,点击鼠标。QQ农场已经很盛行了,而我原本是拥有一个真实的农场的。
点评
本文选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文章以QQ农场不甚流行作为开头,又以QQ农场的盛行作结,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社会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乡村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我们也失去了曾经的故乡,曾经的童年。本文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旧时家乡的思念,也有对家乡未来的忧思。本文题目很有吸引力,以问句作题,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向人们提出警示的同时,也透露着一丝无奈。
【写作方向三】
对故乡历史古迹被人为毁坏的痛心。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地方的古迹有其自己的特色与文化内涵,要写出自己家乡古迹的地域特色及内涵,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其对于故乡人的影响。2.采用一些与古迹被破坏相关的素材,素材不需要太多,但必须有典型性。3.对人与古迹的关系要有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确保作文的立意积极向上。
佳作展示:
沉默的古迹
□徐舒迟
已经很久没有写这种有些“愤世嫉俗”的文字了。然而,暑假里的“漕运粮仓”事件,却让我不得不再次提起笔来。一个号称“最高尚的现代商务住宅”的楼盘,在古运河旁施工时,工程施工方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连毁8个漕运粮仓及京口驿等古迹。这件事发生在双井路,我的老家就在那里。我儿时上课时曾经每天要走的一条路。那里的古老粮仓、驿站曾经是我的“游乐园”。开发商早已冠冕堂皇地将自己的行为美其名曰“改造棚户区”。不仅是开发商,当地居民也多是拍手称快。
暑假里我再次回到老家,看见我曾经的“游乐园”已被夷为平地,那里正在建着新的楼房。双井路,充斥着红彤彤的“拆”字,两边的老楼房以一种呆滞而全无生气的样子等待着机器声的响起。夏日的烦闷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灰色笼罩了大地。我原本就糟糕的心情愈加地烦躁起来。
双井路在古运河旁站立了千百年,它的8个漕运粮仓及京口驿等古迹给孩提时的我讲述着那古老的故事。那曾经有着辉煌历史、建下了丰功伟绩的粮仓、京口驿早已在贫民窟的重重包围下被无数人所淡忘。但它的文化沉淀并没有在历史的变迁中消失殆尽。虽然在现代,它们早已成为所谓的摆设,但它们曾在历史中辉煌过。
我踩在坑坑洼洼的土地上,走进了那可以称为“遗址”的地方。什么都看不到,只有几双戒备的眼睛和一个号称“最高尚的现代商务住宅”的楼盘地基。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如此之傻,站在被开发商们“开发”的地方寻找我的老房子。远处的蝉鸣声也仿佛在嘲笑我。
那些古老的房子走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无论是有辉煌成就的成功者,还是如我一样的平凡者,都是这古老文化的继承者,它深入我们的骨血。而今后,它不会再有机会养育我们的后代了。我不希望我们的后代无法亲眼见证自己祖先的设计多么富有智慧,我更不希望我们的后代只知道“商务住宅”,然而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惊醒的,终究还是我;沉默的,依然是座座已经消失的古迹。
临走时,想在那儿拍一张照片,却拍不下来。只因对面商业大厦玻璃墙反光太强,镜头拍不到真实的色彩。我的家,我的“游乐园”就这样湮没在商业文明的强光中,甚至留不下一点影像供我怀念。
那些老房子或许只于我有意义,我也该走了,收起那份苦涩,从此只在梦中相见。
点评
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达自己对承载了古老文明的老家和古迹被人为毁坏的极度痛心之情,具有深沉的人文底蕴。古迹代表着几千年来文化的积淀,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毁掉容易再建难,甚至永远无法复原。作者没有将立意囿于老家,而是心系社会,心系人类文明的逐渐消失,以自己家园的消失关照现代社会人们缺少归属感的普遍现象。
【陈乃香、王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