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

2012-04-29 00:00:00李娟
新课程·小学 2012年9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实际语言交际打基础。

而在语言教学中,阅读是其他技能的基础,较强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英语的掌握。阅读能力与其他技能交互作用,能带动其他几项语言技能的发展。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不用老师帮忙就能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进步,进行自主学习。英语阅读教学在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要求:

一、英语阅读课程总体目标

一级

1.能看图识字

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好习惯

从新课标中的要求可以看出,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不应该分开,不是说到了高年级学生才开始阅读,应该说从学生学习英语开始,只要有文字,就应该有阅读训练,只不过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有所侧重。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1.阅读前活动——背景知识的把握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出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解决主要的语言障碍。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人认为在阅读前对学生扩充相应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

(1)搜集相关的背景知识

教材中都有一个主题话题,如季节、生日、打电话等,可以多让学生查找并搜集相关的背景文化信息,并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这也是一种有效扩充学生背景文化知识、帮助阅读教学开展的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适时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语篇内容,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课文插图,预测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插图,它们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概括,是一篇文章主题意义的直观表现。因此,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进行看图说话,能快速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语篇中所蕴涵的主要意思。

(3)通过对话和问题引导

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Free talk可以巧妙地将背景知识传输给学生。通过简单的问答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课文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2.主体阅读阶段

(1)捕捉具体信息

在学生阅读之前布置明确的目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获得具体的信息,例如: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提到的人物、地点、时间等一些具体的信息。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将事件排序

如果阅读的内容可以排序,我们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片把事件整理出来,让学生读后排序。

(3)将信息转化为图表

3.拓展应用,提升阅读

(1)对阅读内容进行复述

复述是指学生在充分理解所读或所听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用口头语言将材料重新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复述能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所以为了考查学生综合阅读水平和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内容复述。

(2)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相联系

阅读能力是一种领会能力,是学生吸取知识、积累词汇、熟悉英语表达习惯的重要途径。英语阅读是指阅读用英语文字表达的东西。英语阅读可以分为英语学习性阅读和英语应用性阅读。英语学习性阅读是指将英语阅读作为外语学习的手段而进行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英语。应用性阅读是指利用英语知识以实现读者某种目的而进行的阅读。其阅读的目的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语言意外的信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小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与科研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板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