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起步教学方法

2012-04-29 00:00:00丁丽红
新课程·小学 2012年9期

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小学中段教学的老师,每次教三年级时就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问我:“丁老师,听说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难就难在写作文,这作文该怎么写好呢?”作为老师,我们也是非常重视三年级的写作的,为了让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我也煞费苦心,从网络上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中学习,慢慢地我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作文起步教学。

一、给学生一个缓冲,让学生不再“仰视”作文

作文教学是一个由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认为首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所以在三年级学生正式写作文之前我都会给他们先上一节写作课。今年的写作课我是这样上的:

我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作文,我说写作文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我听到一些学生发出了“哦”的声音,一定是消除了一些他们心里的恐惧感。

接下来我说,作文格式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凤凰的头,看上去很美,很吸引人,让人忍不住想看下去。如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第1自然段写道:“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不禁会想: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所以特别吸引人往下读。猪肚就是猪的肚子,容量大,内容丰富。怎样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丰富呢?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写人、叙事。如我们刚学完的《爬天都峰》这课中的第2至第7自然段写爬山的过程,这里就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这是心理活动描写。“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这是语言描写。豹尾就是猎豹的尾巴,干净、有力,让人回味。如《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最后一段:“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首尾呼应,耐人回味。同学们也都听得非常认真。

做好这些铺垫后我开始上这节写作课的内容了。我说:“今天想请同学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画鼻子。”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并画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没鼻子的大脸。全班一下子兴奋起来,一片叫好声。我接着说:“游戏的过程中没参与游戏的同学们认真观察,参与游戏的同学用心体会。”同学们积极举手,都想亲身去体验一下。第一个上来画鼻子的是余润杰,他站在“大脸”前,用红领巾蒙上了眼睛,被我转了三圈后,在脸的眼睛上画了个小鼻子。全班哈哈大笑起来。解下红领巾的余润杰同学也笑了。我采访了余润杰,当我给他蒙上眼睛,转了三圈后是什么感觉?他说:“头晕晕的,像喝醉了酒一样。我问其他同学观察到了什么?有的说:“他是小心翼翼地摸到黑板,然后就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下了鼻子。”我把这些句子、词语写到了黑板上。接下来参与游戏的几个学生我都采用的是这种方法,整堂课很活跃,也很有乐趣。当我说“现在同学们可以开始写作文了”,同学们就埋头写了起来。因为刚才的游戏历历在目,黑板上又有我写的提示性的句子,所以学生们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二、给孩子一个平台,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孩子们的作文写出来了,功底好的学生作文不仅语句通顺,还有好词好句,不仅结构完整还能紧扣题意,好像天生就会写作文似的。中等的学生可以做到语句通顺,紧扣题意。较差的学生就是错别字较多,一些句子有语病,作文不会分段。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我把作文批改后得“优”的作文都发到我的博客上,我和全班的学生都登录点击,并给他们写评语。我让学生的家长也参与进来,一起写评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学生、家长、老师的力量一起用上,在大家的关注之下促进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

写作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积累素材,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的无心人”,对周围发生的事视而不见。怎样才能让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呢?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轮流让三位学生写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写发生在学校的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事。第二天让这三位学生在语文课前读给全班学生听。试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效果不错,因为要读给大家听,我还要当场点评,学生会很认真地去准备,其他的学生听得也很认真。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了。

三、作文讲评,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课标指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重视作文讲评课,有的老师没有认识到作文讲评课的重要性,在作文讲评课上只是读几篇学生的优秀习作,表扬一下而已。有的老师甚至不进行作文讲评,学生写完了就算完事。本来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是一大负担,逃还来不及呢,再加上老师的不重视,写作的质量可想而知。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做个有心人,根据习作的要求,留心在哪个方面哪个学生写得到位或者说描写得具体、详细,哪些学生在这方面写得不好,需要修改、重写,各选择一两篇做好记号,在讲评课时用,这样就有针对性了。

以我上习作七的作文评价课为例。习作七的要求是:组织一次体验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我先板书一篇文章包括主题、内容、结构、语言四个部分,再让学生说出,一篇好的文章就应该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主题鲜明指文章紧扣题意,内容具体指要进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我问习作是写人还是叙事的作文?学生回答是叙事的作文。叙事的作文就要求按活动前、活动过程、活动后来写,这样写就叫做有条理,结构也很完整。让学生理解内容具体时,我说了前一段时间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护蛋活动,习作七就是要求学生把护蛋时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也就是要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为了避免上课时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我在展示学生范文时说:“这两篇是我们班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先来欣赏罗名栎同学的作文。请全班同学一起读出这篇作文。”读完后我请同学说这篇文章好在哪儿,并让学生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后面集体讲评一篇有待改进的作文,先让学生说哪些地方不够好,应该怎样修改,再让学生集体进行修改练习。这样改出来的作文基本上做到了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的起步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让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