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浅议

2012-04-29 00:00:00林家玲
新课程·小学 2012年9期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运用中学会语言,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合作教学的意义

所谓的小组合作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合理、灵活地设计成各个教育教学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可以在任何班级进行,同时适合任何的教学内容、任何年龄的教学对象和任何智力水平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学科知识,而且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如何展开合作学习

1.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好朋友合作学习、全班互动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这次四人小组讨论,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讨论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不错,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口语交际、分角色演课文、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带有游戏性的学习用四人组最为合适,便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采用全班互动学习能调动每个学生,学生获得的知识量、信息量会很大。丰富积累词语、扩大阅读量等的活动都可以运用。

2.尊重差异,让学生乐于合作交流

由于个性气质、智力因素、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体验也互不相同。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自尊,在情感上多给予学生一些关爱。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语文素材的反映往往是综合的、多维的、立体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展示的平台,张扬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做资源来开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才会更加生动、活泼、丰富。

3.明确各自任务,增强组内互动

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责任感,我要求小组成员互相编号,并实行具体分工。每一小组可按各自的实际情况来分配任务,一名同学任组长,由他来主持小组活动,分配学习任务;一名同学为小组的“联络员”,由他负责与兄弟小组交流信息,收集同学的意见、建议;一名同学为小组的代理发言人,由他来作最后的总结陈词。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每个组员都能“忘我”地“工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每个小组都作了精彩的发言,有些知识甚至连我都不曾听过,说话声、拍手声、欢笑声顿时充满了整个课堂。

4.重视合作学习前的自主学习

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需要沟通和互助,合作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应在平时小组合作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和调控,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合作。学生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特点,极大地提高自身素养;只有学会合作,才能从小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更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进行新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刘小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小学教学研究,2006(3).

[2]韩中梅.浅谈“小组合作教学”.安徽青年出版社,2004(6).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员岗剑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