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12-04-29 00:00:00杨小芝
新课程·小学 2012年4期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农村学校已普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师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能缩短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借助多媒体配乐朗读,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搜集写作素材,能辅助作文教学。

农村学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大多数语文老师随便从网上下载资料,就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但学生的心声呢?笔者偶然间听到一学生絮语:现在无论哪个语文老师上课都差不多,都是用课件上课,老师按按鼠标,学生抄抄答案,内容长的,还没抄完老师就按过去了。这么轻松的备课方式固然令人惊羡,可久而久之,不禁令人担忧:学生陆续地欣赏课件的内容,教师频繁地点击鼠标,一些后进生只是看着课件上的画面,却不知看内容,那么,这样的课学生能学到多少?课文的内涵如何去挖掘?作者的情感又该如何去落实呢?

那些做法,我不感苟同。在教学设计时,我以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语文教学,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服务。而不是那种由信息技术的“课件”主宰课堂进程,学生和老师跟着“课件”的预设进程走,毫无学习的主动和灵活的模式。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能缩短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例如,在上学期的县团队赛课中,我组的徐老师上的《雨说》一课,就是创设情境导入。首先她运用多媒体展示淅淅沥沥地下着雨的画面,然后教师激情朗诵“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雨点在大地干涸、草木枯萎、鲜花萎蔫之时,她轻轻地来了,用她温柔之手抚慰大地;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雨点在人们的心灵禁锢、万物少了生机之时,她轻轻地来了,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他们的心田。你听,她来了,她说话了,她说了些什么呢?”朗读与媒体中动感的画面结合,能快速地切题入题,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缩短学生与作者以及文本的心灵间隔,并产生共鸣,较快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借助多媒体配乐朗读,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情感上难以调动学生的情趣,在意境上难以使学生入情入境。而运用多媒体配乐朗读,能将文本的无声文字变为可感的声音,较快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以升华,见其文,就如见其景,陶醉其中。如笔者上《安塞腰鼓》一文,由于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而生活在南方的青少年对安塞腰鼓缺乏直观形象的感受。故此,我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导入时边运用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后生们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边交流查阅学生了解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于是奔放、动感的画面,热烈、铿锵的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激昂澎湃,一下子点燃了学习的热情。安塞腰鼓是生命的宣泄,作者浓墨重彩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可见是“为情而造文”。朗读是情感流露、体现的最好途径。

三、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尽管老师描述得栩栩如生,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适时地插入图片、视频,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晦涩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化,这样易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执教《女娲造人》一课时,要求学生改编神话,体会神话想象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的特点。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往往只叙述故事,却缺乏具体形象的描写,于是我就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目睹女娲造人的过程。我让学生观看《女娲造人》动画片片段,观看动画片“女娲造人的动作”,“小人造出来之后欢欣鼓舞的画面”,要求学生看完动画片后说一说:“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学生找到了表示造人的动作的动词:掘、掺和、揉团、拉下、伸入、搅成、挥洒、溅落,小人造出来之后欢欣鼓舞的画面的词语:兴高采烈、跳跃和欢呼、叫着跳着,然后教师归结。这样的问答让学生明白:在想象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可以使想象变得具体、丰富,使故事情节显得生动。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放飞想象,写作《女娲造人新编》。多媒体的介入,化语言文字为影视作品,解决了写作中缺乏形象描写的难点。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搜集写作材料,能辅助作文教学

罗丹曾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一双能发现精彩瞬间的慧眼,因此学生最苦恼的是“写作时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无物”。怎么办?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在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作文指导课中,我从网上下载藤野先生、安妮·莎莉文和海伦·凯勒的照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名人的印象,更好地体会如何恰当地运用外貌描写。此外,又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最佳镜头。如我校运动会比赛中拍下的一张拔河比赛时同学们不同姿势和不同表情的镜头,图片命名为《他们多带劲啊》,我把这样的图片传到电脑中,为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多媒体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切入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使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李海林.语文教学科研十讲.1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钱仓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