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点,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抓住关键所在,在导语、重难点、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下工夫,以达到趣、效双赢。
关键词:有趣;实效;阅读教学
知识除了丰富,除了有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引起求知者的兴趣。如果有一种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自愿迷恋,那么,这种知识对这个学生来说,就是有力量的;如果有一种知识长时间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这种知识对这个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力量。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什么叫有效教学呢?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的全面协调发展。笔者认为,效——学生素养的提高,一定要扎扎实实。但,趣——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师生(生生)交流的润滑剂也不能丢。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导语像磁石一般,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好奇是人的天性,导入悬念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效率。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学习。
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甚至可以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境界,让学生的学习迅速进入状态,走上一条充满情趣、愉悦的学习道路。追求“趣、效”双赢的阅读教学。
三、充满活力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更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育改革的形势,全面认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我认为这才是在新课程下的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型语文作业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同时强调,学习语文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呢?(1)演说类作业;(2)读写积累型作业;(3)集编创作类作业;(4)观察探究型作业;(5)动手实践型作业。
四、设计板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1.故意写错字
板书时故意写错一两个字,既锻炼了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又使爱写错别字的同学引以为戒。
2.变换表达形式
提炼教材内容尽可能不只用横行书写这一种形式,而应经常变换形式,或用表格式,或用网络式,或用金字塔式,或用树状式。
3.图表、图画式
如,教学《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时,我尽可能用图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对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也有些文章、诗词,为了使学生明白,我随手画一幅简笔画。
4.请学生写板书
或归纳课文内容,或写段意,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教师追求“高效”的课堂。高效和有趣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张庆先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确,凡事都要有个度,趣要趣的有度,效要效的得法,二者并重,方能双赢。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小学语文教师,2009(8).
[2]赵国忠.中国教师的奇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09-01.
[3]肖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8-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