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技能,形成对人和物的情感体验,形成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品质。拓展幼儿思维、想象空间,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想方设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让其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增强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从小形成愉快学习的心理品质。
一、创设富有新意的区角环境,引领幼儿开启心智
蒙台梭利认为:新的教育应包括教育、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这个教育环境指的是能满足、适应儿童发展需要的“有准备的环境”。因此,她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
现代教育是主体性的教育,它的特征就是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目的的体现者,教师进行的教育活动要以幼儿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以是否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为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指标。
儿童的身心是在外在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特点,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在环境中随意感受各种新的事物,利用环境中出现的新鲜、生动的事物,诱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动机。教师利用每月一次楼道的软墙布置,引领幼儿观察,并进行讲解,培养幼儿的创造和想象力。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发幼儿健康成长的好奇心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要求家长要搜集一些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想象、创造的材料,不断更新材料,便于幼儿有兴趣和需要时随时操作。
感性材料是拓展幼儿思维、想象空间,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帮助幼儿增长各方面知识的有利工具。在幼儿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丰富、可行、有效、以满足各层次幼儿需要的各种材料。活动中利用插图、拼图、木偶、图片、录音机、电脑屏幕,幼儿可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这样能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求知欲望,让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教师引领幼儿制作一定的材料,使幼儿自主发展,能养成幼儿爱动手的良好习惯。多动中能变换出各种各样的样式,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幼儿开启智慧。幼儿的感性知识越丰富,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家长和幼儿的合作制作,家长是关键因素,应该不断地创造一些氛围,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孩子的好奇,引导他们去思考、探究。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促进幼儿快乐地成长
教师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都能营造和谐的氛围。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幼儿,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整洁得体的服饰、和蔼可亲的面容、大方优雅的仪态吸引孩子,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善于用礼貌用语,不用有损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善于了解情况,适时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想方设法地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促进孩子快乐地成长。
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让幼儿自由玩的游戏,开放游戏活动区,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自己喜欢的游戏和玩具,不给他们提游戏要求,让他们自由自在地玩,一则可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二则可让他们主动接触事物,增长知识,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教师要树立起尊重、发挥和完善幼儿主动性的儿童观,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又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思考、自主选择,主动活泼地学习和活动。要想方设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逐步独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愿意做的事,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充分给予肯定,使幼儿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其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从小形成愉快学习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实验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