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是实施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完整人格的最有效途径。绘画活动是学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重要途径。在绘画活动中掘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适宜的绘画环境,运用艺术的语言指导,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工作,能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主体性
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已成为幼儿教育追求的价值取向。绘画作为儿童的另一种语言,是他们思想情感的表达,而且蕴涵的教育契机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是实施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完整人格的最有效途径。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呢?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掘弃传统的教育观念
以往的绘画活动,教师把绘画定向为单一的技能训练和模仿,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过分强调标准化,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观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要敢于否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目标。有的教师目标制定过大,重难点不突出,幼儿达不到目标,只会适得其反。
二、创设适宜的绘画环境
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十分重要。只有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在幼儿自主性的环境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是必不可少的,但精神上的准备也是极其重要的。
1.学习经验建构,创设丰富的精神环境
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发展,所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是开展绘画活动的先决条件。如在开展“我心中的幼儿园”活动中,我事先准备了一些有关幼儿园的照片让幼儿欣赏。每天午餐后的休息时间里,我和孩子们边散步边问:“这是哪里呀?”“它有什么特点?”“你曾经在这里玩过吗?和谁一起玩的呢?”我觉得让幼儿看完照片后再去现场观察幼儿园的景色,能加深幼儿的印象。在作画时幼儿对自己想要画幼儿园的哪一角已经很清楚了,有的说要画操场,那里有小朋友喜爱的滑滑梯,可以升国旗,做游戏;有的说我要把教室画下来,这里有好多玩具,确定目标后幼儿就着重开始画了。因为是幼儿自己选材的,所以,他们感兴趣,画起来也特别认真!
2.提供多种材料,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丰富的材料是发挥幼儿创造性的物质基础,孩子通过摆弄、操作这些材料,不仅使自己的创作欲望得到满足,还会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丰富的材料便于幼儿自主选择,比如,在开展现场作画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吸管、蜡笔、砂纸、蜡刻纸、水彩笔等材料,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工具进行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新的工具、材料会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欲望,更有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三、运用艺术的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是幼儿绘画活动中最常运用的主要指导形式。如能巧妙运用,就会成为“魔法棒”,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在指导幼儿掌握一些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我们就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拟人化口吻来指导。生动有趣的指导语能让幼儿很容易知道棉签的正确用法,使教师的“教”、幼儿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和灵活的处理,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支持、帮助;在幼儿感到困难和乏味之前,教师要介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如,幼儿画圆圈时,教师可以问:“这是不是太阳啊!来,我们给她画上光芒,照在身上多舒服。”还可以有意识地诱导幼儿在圆上添画线条,或给太阳扎根小辫子:“你画的太阳真好,太阳公公笑得多开心。”“你画的汽车轮子圆又圆,肯定开得快。”这样幼儿觉得有趣,绘画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强了,感受到了被承认的快乐,并由此倍添信心,从而更加主动地参加美术活动。
四、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工作
幼儿美术表现的评价一般包括对幼儿美术表现过程的评价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讲评、幼儿自评或互评等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让他们表达对自己的画的感受。了解了幼儿绘画创作的思维过程,我们就会感叹幼儿的艺术表现,并为其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所感动。作为教育者不仅要给幼儿提供探究的机会,还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把幼儿作为评价主体,让幼儿参与评价,树立信心,实现富有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的自主性培养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长期坚持下去。让我们尊重幼儿,相信幼儿,通过绘画发展其自主性。让幼儿从敢画、会画、爱画的过程中逐步会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幼儿在画画中流露真情,释放自我,让绘画为他们的心智插上翅膀在新的时空飞翔。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