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2-04-29 00:00:00胡士江
新课程·小学 2012年4期

一、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会学生自学,是学生能独立掌握知识、运用如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对他们终身的发展也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是课本,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还要展开讨论,并让学生注意解题思路和技巧。在学生自学还不太成熟阶段,教师也要多充当“导读”的角色,多点拨自学方法,使学生少走弯路,多获效益。当然,在学生自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辅导和总结工作。

二、培养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也是人主动性发挥的反映。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认真,就是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别人汇报时做些记录,快速把握对方说话要领,判断对方发言的正误之处,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融合的认知与感悟的活动。

三、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极为有益的,它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例如,有些难度问题可以安排同桌讨论,发挥两个人的智慧;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安排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这样使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100%,最后由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作汇报,展示小组的力量。这种讨论会促使全班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达到全员参与思考之目的。我根据不同的习题类型,或采用生动的导入语,或用声情并茂的感情朗读,或用实物演示,或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及时鼓励评价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快感。例如,教师要适当、适时做出正确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往往特别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互评当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大大提高有效交流的能力。

由此可见,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像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那么他一定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补充完善自己。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狮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