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2012-04-29 00:00:00/刘芳
新课程·小学 2012年4期

在现代教学中不论是什么阶段都要有学习计划,小学教学也是如此。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并非难事,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只是命令学生“用功!用功!”要与孩子沟通,以正确的知识、技巧和关爱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与方法是统一的,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进行知识互动,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要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学习方法体系,必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就有必要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这类课的开设,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机制,提出相应的学习技巧和方法。通过学习目标的提出、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明确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和意义,明白学习方法的类型,并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学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掌握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不仅要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的特殊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学法指导的效率,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在学法指导中,教师要注意研究和积累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既要吸收适合学生特点的传统学习方法,也要学习国内外新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在积累中增长见识,根据教学需要,择善而施。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切不可一刀切,这也是教学中最忌讳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去摸索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这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研读文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然后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阅读活动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处理、创造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是智慧结构的核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活动中,这是不可忽视的,是培养的重点。

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指导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人的发展。语文的学习是内化学生素养的根本所在,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心态和智力水平,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结合学习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都需要我们教师细心、耐心地去指导。要灵活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昆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