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班化教育”是当代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小班化教育中,由于学生数额的减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仅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频度必然增加,而且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也必然明显提高,从而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班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小班化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的契机,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一、创设互动合作的环境
“参与互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小组间的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数学学科,无论是数学知识的获取,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只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就能产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出:不进位加法口算,只要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不变。而进位加法,只需计算个位得几,得数的十位数比加数的十位数多一就可以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口算的速度。
二、留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
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才有机会去发现、讨论、交流、评价。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只过十几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更不要说“几个来回,相互启促”或“几经碰撞,生成共识”了,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合而无质。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只有保证了时间,才能让有深度的问题得到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得到统一,有探索的问题得到创新,有策略的问题得到发展。而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真正搞懂一到两个知识点,学生就能体验探究、合作学习一点也不比看似结构紧凑的课堂效果差。
三、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环节,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适合小组合作呢?
1.在检查预习学习效果时
例如,我在本校曾观摩过一堂数学复习课“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师先让学生课前整理圆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并要求学生把整理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画或写在一张白纸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密度加强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在问题有难度时
当碰到一些探究性问题时,一部分学生独立思考有难度,难以独立解决,而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考便开口未等其他学生思考便开口发言。教师要事先作好安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在合作讨论时组员相互启发,能够达到合作的效果。
3.欲罢不能时
有些训练语言能力的环节,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都有了答案,而每个答案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最精彩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完全可以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让组员间相互说一说,这样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倾听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让别人把话讲完,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从中汲取对自己有帮助的思想或知识,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在你讲话时被别人打断,你会怎样想?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发言者着想,尊重发言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碧锋.浅谈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数学教育,2005(1/2).
[2]赵艺平.走出合作学习误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