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进生转化是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要想真正转化后进生,必须找到其问题行为后的根源,然后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用爱激励孩子一点一滴地进步。
关键词:追根溯源;关爱;进步
【案例】
ZHX同学在学校没有朋友,平时独来独往,性格孤僻。平时做事情很慢,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总是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步骤。对于同学的嘲笑与欺负,他会压抑情绪,并暗暗记下,并使用暴力手段适时反击。
【追根溯源】
表象的背后肯定有着深深的根源,我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素
孤单的环境,独自一人或人烟稀少的环境,纵使有交往的愿望,也没有交往的对象。
ZHX有个并不完满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差,有记忆以来父母亲就不断地吵架,并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母亲离开了他,父亲独自抚养他长大。就从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慢几拍的情况来看,他父亲的照顾并不成功。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平时与孩子缺少沟通,经常沉默寡言。
二、自我意识增强
孩子越来越发现自己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差异,逐渐意识到自己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并产生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愿望和需要。
我们学校的学习风气很浓,到了初三,同学之间更是你追我赶,明里暗里较着劲。在这样的氛围中,成绩很差,完全跟不上正常教学节奏的他就显得格外特殊,无形中他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建立,个体经常会对自己进行反省和评价,这种评价随外界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评价过低,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三、过分自尊
过分自尊的中学生很多也是过分敏感的人。在与人交往时,认为他人动作、表情、姿态的细微变化是因自己而出现的,十分警觉,若感到有损于自尊,在情绪上立即有体验,有的在行为上随即作出反应。
ZHX十分敏感,同学老师的一句普通的话在他听来会很刺耳,会理解为侮辱和攻击的话,对外界产生敌对情绪,产生防卫过激行为。很多时候同学们一句开玩笑的话会让他难以忍受,甚至大打出手。
四、强烈的无能体验
具有强烈的无能体验的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严重焦虑,还没有认真学习和认真思考,马上作出结论:我不能。ZHX同学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与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有着强烈的无能体验。
用爱心去激励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来促使孩子进步。为了使ZHX能接受我的教育,我多次找他谈心,谈生活,聊他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我们之间更多的是交流,而不是老师对他的一些做法的评价。慢慢地,他乐于跟我打招呼并分享他的食物,这在我看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说明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爱。为了能让他跟上教学的步伐,或者说不会被落得太远,我决定对他采取适合他的办法。
针对学生时间少、任务重、学习积极性低的特点,我利用班上优生的优势,用“兵教兵”的办法来解决难题。由老师指定班上语文成绩优秀,并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去一对一地帮助ZHX。辅导的内容从基础开始,每天默写两首古诗,翻译两个文言文句子。由优生进行督促和评价。
一开始,ZHX对这一方法较有新鲜感,但是慢慢地却发现,这种方法不能检查学生的辅导进度,学生也缺乏他律也就更加难以自律。于是,想到应该用一个本子专门来记录这个辅导的过程,即直接在一个本子上进行每天的默写和翻译。于是我设计了“学生师徒结对活动记录本”。
“学生师徒结对活动记录本”的内容设计与运用:
第一页:
1.徒弟现状分析:把学生上次考试的卷面得分情况记录下来,使小师傅和徒弟都清楚哪些地方薄弱,需要进行辅导。
2.辅导办法和计划:师傅把辅导的重点和辅导的内容写出来,使得辅导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徒弟成长决心:由被辅导的学生表决心,增强其进步的信心。
第二页:
开始进行每天的辅导内容:写上日期,任务(默写两首古诗,翻译文言文的两个句子。)
每天定时上交给老师检查,这样“兵教兵”的措施就具体化、可操作化,加强了他律的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自律。
“学生师徒结对活动记录本”在ZHX身上试行后,有了良好的效果。他的默写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上课时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并且在阶段考试中取得较大进步,师徒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警示:身为教师,在面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他们,始终要想想表象后面的原因,以研究的眼光去看待,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爱心、耐心去关心、帮助他们。孩子们需要的首先是关爱和安全感,然后才是知识与成绩。
只有追根溯源,才能准确定位,找到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用爱激励孩子进步,真正转化后进生,成为优秀而幸福的教师!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龙岗可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