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标和出发点。教师要立足语文,让综合性学习真正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服务。本文试从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来说明如何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立足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一、案例描述
《美丽的小路》课文后安排了这样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是两种不同的综合性活动方案。
方案一:
1.课后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同学们,今天回去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垃圾是从哪儿来的?又到哪儿去了?可以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周围的人,并完成表格。
2.交流讨论:把观察到和了解到的情况和同学们交流,并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方案二:
1.教学《美丽的小路》最后环节:鸭先生的小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们有什么建议可以供鸭先生参考的吗?(在小路上安置一个垃圾桶、帮鸭先生设计一句提示语)
2.怎么写提示语呢?我们学校就有很多“温馨提示语”,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下。
3.交流出示搜集的提示语,并给这些提示语分分类。(保护环境类、文明礼仪类、行为规范类、安全防范类)
4.品评提示语。
5.帮鸭先生设计一条提示语。
6.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完成表格:
7.交流讨论,重点交流你是怎么了解到“垃圾到哪里去了”和设计的提示语。
二、案例分析
方案一为学生架起教材与生活的桥梁,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提升了环保意识。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性增强了,但是缺少针对“语文”而设计的活动,偏离了语文能力训练的主干道,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收获大打折扣。综合性学习走出了语文课堂,却找不到语文“回家”的路。
方案二第1、2个活动把课内和课外紧密地联系起来,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拓宽学习空间,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基础。第3、4个活动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渗透性识字,养成从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同时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学生在品评“提示语”的过程中明白了,提示语如有两句,一般上下句字数相同,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使提示语更有趣,印象更深。提示语的品评和设计,不仅让学生收获了语文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了活动的内涵,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树立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三、引发的思考
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告诉我们,立足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在综合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体现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思想,教材中如《了解农村生活》《我爱阅读》等综合性学习也都体现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既有独立性,又与单元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课内外活动中寻找知识、能力、情感等衔接点,引导学生将综合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并用实践中的学习来重新审视课堂学习,在课内与课外之间走一个“来回”。
比如,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父母的爱》,要求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并想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我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了这样几个课内与课外有效衔接的活动:(1)读一读关于亲情的文章《最后一支蜡烛》《一碗牛肉面》等,摘录让你感动的语句,写写你的体会。(2)从影集或家庭录像中,找到父母教自己走路、陪自己玩耍等的记录,向父母了解当时的情况。(3)观察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向亲戚或邻居询问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4)搜集有关描述父母爱的词语、诗歌,想想哪些词句可用于阅读时的批注语,哪些词句可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情感在课外阅读中得以延伸,在生活体验中得以升华。再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自己课外的亲身体验,阅读感悟也更深刻了。通过活动,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父母亲关爱自己的每一件事,最后写发生在父母和自己之间感人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真正实现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
2.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形成有意识地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表达体验的良好习惯。
如,五年级下册《感受语言魅力》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有位老师在活动最后就很巧妙地联系日常生活中“堵车”的话题,创设了这样一种语言交际情境:看到小区主干道上两车主因互不相让造成交通堵塞,你准备怎么劝解?
生1:叔叔,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您就先让一下吧!
生2:叔叔,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您就先让一下吧!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交际中,学生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能力培养得到落实,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3.在综合性学习中凸显语言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由于学习的生活化、实践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各学科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语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综合性学习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上例“了解父母的爱”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了活动的形式,更关键的在于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和运用语言,加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体验,整个活动过程弥漫着浓浓的语言文化气息。
4.在综合性学习中培育语文意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情趣,理解语文的奥妙。
如,三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谈话激发兴趣,然后选择搜集黄岩童谣、搜集中华传统小吃名和当地小吃名、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习俗、搜集有意思的对联等中学生喜欢的一项开展活动。有的学生说为了搜集当地菜名,一有外出吃饭的机会就捧着饭店的菜单琢磨、摘录,有时竟忘了吃饭;有的说黄岩的童谣用方言讲还是有点押韵的。有个学生还带来了妈妈旅游时买的“龙须糖”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不仅尝到了糖的甜头,更是品味了“龙须糖”名字的魅力。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不仅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还发现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语文的情趣,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