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它能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
关键词:数学;兴趣;形象思维
六七岁的儿童刚刚跨入学校的大门,对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好奇心和新鲜感。然而,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教师要寓教于乐,教学有方,开窍有术。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之中,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灵巧的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否则,这些区域则处于“沉睡”状态。可见,手的动作对于发展智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材料。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时。由于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每学习新知识时,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加入学习中来。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6和7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学具盒里取出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使学生对动手操作更有兴趣,并把操作的过程和表象进行内化,以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提醒学生记数的组成的好方法,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和深度。
二、歌谣作用大
“比大小”的教学是在第一单元“比一比”中“一个对一个地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通过操作学具渗透简单的统计知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看图比较5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直观只是手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才是根本。低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仍有幼儿的痕迹,从思维的规律上看,他们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虽已开始,但还属于过渡阶段,因此我编了儿歌:“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大数在前大于号,小数在前小于号。”歌谣内容简短,说起来上口,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钟面。
三、鲜明直观的电教手段
比如,在“比一比”教学中,我用课件播放动画片,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正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忙得可欢了。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屋前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水果招待客人。刚入学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童话,因此,一上课就出示了教材上的主题图为知识背景的多媒体课件。与教材不同的是,课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静态的主题图变为动态的多媒体动画,把一只小兔搬一块砖,三只小猪扛木头剩一块木头等隐含着数学知识的情境,直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图形的拼组》的时候,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性强,可呈现清晰自然、精确的多媒体信息动态演示和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互动平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回顾风车的制作和转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之间的依次变化,让学生初步感悟平面图形的一些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的美丽的七巧板和用形状以及大小相同的图形拼组成的图形。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欣赏、设计、拼摆等过程中,学生感受、欣赏图形美,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做有趣的数学游戏
刚入学的小朋友好奇、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以“开火车”“比一比”的游戏形式组织教学,创设了愉悦的课堂环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每个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
五、表扬为主的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为对儿童学习的评价,一般讲应表扬、鼓励,肯定多于批评和指责,这样可以激发起儿童积极学习的动机。笔者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表现。我采用评分数配合小红花、小红旗、口头夸奖、全班鼓掌,甚至投以微笑、点头等,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老师作业上的小奖品,有淘宝上专门买的“真聪明”“有进步”“加油”“值得表扬”“你真棒”等小印章,如批完作业后给小朋友敲上一个“真聪明”,要是写错了可以敲上一个“请改正”,用小朋友们熟悉的卡通形象作为各种评价语来适当地表扬或者鼓励他们。
由于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仅促使他们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这就从爱学变成了学会和会学。
(作者单位 安徽省马鞍山市采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