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必然选择:人才

2012-04-29 00:00:00罗宗光
人事天地 2012年6期

21世纪,注定是一个人才的世纪。关注人才,就是关注发展;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发展;有了人才,就必然有新的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的确立,不仅创新了发展的思想,也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预示了未来社会、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本文试从人才这一视角切入,力图破解玉林的后发之因,索求应对之策,为玉林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玉林经济社会后发的主因关键是人才发展的滞后

长期以来,当人们在考量和反思一个地方的发展时,思维都往往定格在区位、资源、人口、政策等方面。的确,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分布适度,政策机制倾斜,无疑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种发展只是一种“天赐”型的发展,一种纯“资源型”、“区位型”或者“政策型”的得天独厚、独享其势的发展。纵观当今世界发展的格局和区域间发展的走势,诸如上述的优势都不见得是最为本质的优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诸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在资源、区位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但其发展之势和人均经济总量,却在世界前列;从地区层面来看,台湾、香港、东莞、温州、无锡等区域,其发展速度之快、人均经济总量占比之高,也并非全在于资源、区位的优势。如果从深层次去剖析,其发展的优势,无疑应该是人才。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社会、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快速推进的发展格局中,只有人才,也唯有人才,才是发展的本质优势、核心优势和主要的关键所在。联合国作过一项调查,以一个文盲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基数,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43%的劳动生产率,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提高108%的劳动生产率,而大专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则可提高300%的劳动生产率。这就说明人力资源的投入是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性的“活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于玉林的后发问题,大家都强调玉林的区位不突出、边缘化、资源少、人口多等。其实,这些并非是事物的本质。追根溯源,玉林的后发,关键的主因还是人才发展的滞后;缺人才,尤其是缺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当前玉林要发展,要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就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在人才开发与发展方面做文章。这不仅仅是玉林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世界、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和主趋势。

二、人才的优先发展必然带来玉林“富民强市”生机勃发的春天

进入21世纪以来,玉林十分注重人才的发展。但 这仅是玉林“人才强市”战略迈出的第一步。人才的发展,怎么发展?人才的优先,怎么优先?重点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还需要我们很好地探索和实践。为此,必须紧紧突出玉林发展的实际、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特点,有序地展开和稳步推进。

一是针对人口总量多、物质资源少的特点,致力推进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变人口压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变人口大市为人力资源大市、人才大市,实现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以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是针对农村人口多、城市居民少的特点,积极做大职业教育产业,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发展战略。变农村简单粗放的劳动力为人力资本、人才资本,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升值和增值。

三是针对经济总量多、人均财政少的特点,树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相协调的科学思想,花少钱,办大事,把有限的人才开发与发展资金用在刀刃上,突出人才开发与发展的重点,围绕重点企业、产业和关键产业链的重点人才进行优先发展。以重点的推进带动面上的跟进,使有限的人才开发与发展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是针对中小企业多、大型企业少的特点,着重抓住大型龙头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态势,进行人才的优先发展和人才优先储备,尤其是要突出“龙头”的波及效应、带动效应、发散效应和“狼群”效应。

五是针对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的特点,既注重传统产业人才素质的提升,以人才结构的升级引领传统产业的升级,又要超前做好对新兴产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六是针对大众经济多、品牌经济少的特点,切实加强对品牌企业、品牌产业人才的优先开发与发展,以人才引领品牌的发展,以品牌集聚培育一批人才,加速品牌经济的上台登阶。

七是针对本土经济多、外来经济少的特点,既要注重关怀、呵护本土经济人才,也要注重关怀、呵护外来经济人才,实施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让外来的经济人才有一个宽松的创业发展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八是针对低层次人才多、高端人才少的特点,重点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高端人才的优先发展,打造高端产业、行业。

如果能紧扣上述八个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推进人才的优先发展,玉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阳光明媚、意气风发的美好春天。

三、创新推进玉林人才发展的新路径

(一)理清人才发展脉络,树立三个理念

人才的发展问题,首先是一个认识层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务必在人才的发展思维上努力树立三个理念:一是大人才观的理念。要在全市上下形成一个人人可成才的大人才观的良好氛围,用人一技,发人之专,尊重人才的个性,包容或宽容人才某些方面的缺失,营造一种宽松的人才成长、发展与创新创业的环境,营造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玉林人才文化。二是人才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以用为本的思想,坚持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的原则。在“用”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通过人才的“用”带动和推动人才的开发。三是人才市场化的理念。尊重人才的自由流动,畅通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注重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加快人才结构调整,让人才竞相发展、脱颖而出,形成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人才发展路径,坚持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就要具有伯乐的精神,时时刻刻在实践中,在工作的第一线中,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中,注意发现人才,注意挖掘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人才在更加适合的岗位、更加合适的舞台上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注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人才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中成长和造就,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方显英雄本色。因此,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实践中的培养,让人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在具体的事业发展中得到锻炼。三是注重在实践中用好人才。我们开发人才,发展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才可用,有才能用。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好人才的使用问题,在人才的使用上做文章,让真正有限的人才资源得到最为合理、科学的配置,让人才能自由释放潜能和施展才华,充满活力和激情。

(三)畅通人才发展渠道,搭建三个平台

一是市场配置平台。积极推进现有人才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按照“高效、优质、便利”的原则,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的科学整合和重组,加大投入,改善环境,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努力实现人才市场配置的信息化,做大做强玉林人才市场,以玉林人才市场配置平台的高端打造,畅通人才流动,把握人才走势,跟踪人才服务,推动和加快人才开发与发展。二是载体发展平台。重点围绕玉林市重大项目和企业的发展建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载体平台。①小高地建设载体平台。把全市现有16个自治区、市、县(市、区)三级人才小高地真正建设成为玉林集才、聚才、引才、育才的“磁场”和“蓄才池”。②玉柴人才建设载体平台。加快玉柴及其产业链人才的开发和发展,以玉柴及其产业链人才的开发与发展带动玉林中小型企业人才的建设。③博士、专家问计活动载体平台。以每年一度的博士、专家问计活动吸引和汇集更多的高端人才关怀玉林、出谋玉林、献策玉林,支持和参与玉林的发展。④玉博会载体平台。把玉博会办成经济的交流会、文化的交流会,也办成人才的交流会,吸引市外、区外、海外的知名企业落户玉林,资本、项目进入玉林,也吸引大批人才到玉林创业立业,发展玉林。⑤海峡两岸农业试验区载体平台。以试验区这个平台和玉林市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快玉林市农业人才的开发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校企合作平台。以设立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联合申请国家重大项目等方式,密切与高校的人才开发与发展,吸引高端人才走进玉林,提升本土人才的整体素质,拓宽本土人才的视野。突出抓好玉林清华园的建设,以清华园为平台,汇聚清华等全国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高端人才进驻玉林。

(四)落实人才发展保障,完善三大机制

一是人才发展与激励机制。玉林近年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发展的政策性措施、规划和纲要,就是一揽子人才发展与激励的机制。这个机制必须严格地遵循,一步一个脚印去务实实施,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地对人才规划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突出发展的重点,突出玉林的特色和亮点,攻克发展的难关,努力确保规划纲要目标的圆满完成。二是人才发展落实机制。从玉林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整合一切人才开发与发展的资源,成立专门的人才开发与发展机构,创建人才开发与发展中心和研究中心,形成一支精干的人才工作队伍,专抓专管专落实。三是人才发展监督机制。从市到各县(市、区)都要坚持把人才开发与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与绩效挂钩,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督查机制,一件件、一事事督实督到位,从而在全市形成一股真抓实干的人才开发与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玉林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人才的优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新跨越。

(作者系中共广西玉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