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召开的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年中工作推进会上,广西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别通报了各市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各市工作亮点频现,现摘要如下:
陈邵宁(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坚持“七大抓手”,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突出以人为本,以实施“就业促进富民工程”为抓手,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保障民生,以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人才资源优势,以实施“人才开发利民工程”为抓手,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机制创新,以实施“人事改革稳民工程”为抓手,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突出职业培训,以实施“职业能力提升强民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突出确保民安,以实施“监察维权助民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突出分配公平,以实施“工资收入分配改革乐民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工资制度。
龚海祥(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市公务员局局长、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强市工程,为建设“五好五美”柳州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柳州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大举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双百人才工程”,组织19位专家到柳指导和项目对接;获国家外专局项目立项20项、资助60万元,引进外国专家30名;开展第二届“优秀人才接触柳州”活动,邀请15所“985”高校的168名硕士、博士生到柳考察调研,达成就业意向121人,促进了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举办各类技能大赛,多元化拓展职业技能鉴定模式,推广大型企业模块化技能鉴定,鉴定工作更贴近企业生产需求。
莫振华(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市公务员局局长):以扩大就业和推进创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桂林市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显著,得到国务院表彰。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支撑,促进各类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两个平台”作用,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促进和稳定就业。加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的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各项补贴政策。
周晓飞(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坚持就业优先,推动“乐业工程”全面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乐业工程”实施方案,推进八大措施,重点突出政策落实、就业服务、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提升就业等五个关键环节,构建形成部门联动参与、社会广泛关注的就业工作新格局。在举办好每周二、五“劳动力供求洽谈会”的同时,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女性创业就业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专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再就业,为用工企业招工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按照《梧州市职业技能大培训工作计划》,积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进一步促进素质就业、技能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郑廷仁(中共北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确保引才聚智工程益民利民。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推进职称改革,做好“首席专家”岗位聘任的相关工作;编制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审核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通过高校研究生北海挂职锻炼基地引进人才,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这四所高校合作共建高校研究生北海挂职锻炼基地,今年到北海挂职锻炼的研究生共48名(其中博士16名,硕士32名),他们将被安排到专业对口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1个半月至1年的挂职锻炼;做好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申报工作和国家“友谊奖”和引智示范单位的评选推荐工作。
陈丹桂(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推进六大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以建市20周年献礼民生类工程中的“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工程为抓手,坚持“城乡统筹、五险合一”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六大民生改善项目建设,将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强力推进,进展显著。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完成任务的99%、99%、102%、92%和98%。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完善,医保参保率达92%。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全覆盖,已建起“村社受理、乡镇办理、县区处理、市级管理”的服务体系。“五险合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参保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缴费基数、统一申报管理、统一工作主体”的“四统一”和“五险一单,一票征缴”的目标。
苏云(中共钦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全力推进“三业”行动,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构建联动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万千百行动计划”推动就业创业。一是实施“万名农民工就业援助行动计划”。今年初以来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就业援助“春风行动”,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培训、送项目、送岗位”等专项活动。二是实施“千人创业示范行动计划”。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复转军人、被征地农民等“九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在各类创业群体中培养创业示范户和创业示范基地。三是实施“百家企业创业扶强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各项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了企业做大做强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大力推进县域工业突破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抓好中小企业的成长培育和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罗达清(贵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中共贵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强化工作措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顺利推进。截至6月底,全市新农保全覆盖参保率达80%,养老金发放率达97.16%以上。在今年6月18日-20日召开的全区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工作现场会暨城居保全覆盖部署会上,贵港市以及桂平市和平南县等该市的三个单位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同步实施。据统计,截至6月底,港北区参保人数7636人,占应保人数的80.98%,续保率92.87%,核发人数3380人,发放率100%。港南区参保人数3654人,占应保人数的88.73%,续保率88.86%,核发人数2308人,发放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正在进一步实施中。
罗宗光(中共玉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创建新机制。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根据玉林的实际和劳动人事关系新形势,从2011年8月份开始,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和实践,玉林市从市本级到7个县(市、区),构建了人社、司法、法院、检察院“四位一体”和企事业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五调联动”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一站式服务”新机制,实现了劳动人事争议一揽子的全程和谐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效率,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中央、自治区有关新闻媒体对玉林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一站式服务”新机制进行了报道。今年1-6月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中心立案162件,结案143件,调解成功131件,调解成功率91.6%。
黄龙瑞(中共百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引才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围绕重点产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需要,组织开展了“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2012年中国博士后西部服务广西行”等活动。二是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甘蔗良种繁育及产业化示范”、百色市人民医院“疑难冠心病的支架植入及术后再狭窄的处理”等两个项目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立项审批。三是扎实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截至6月底,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079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27%,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53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4%。
黄实(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了《贺州市城镇职工大病救助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研究制定《贺州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办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贺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突击月活动的紧急通知》(贺政办发〔2012〕28号),从6月1日到20日,由市政府组织协调,人社、公安、财政、民政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实行组织领导、协调配合、保障措施、检查督促“四个到位”,全力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突击月活动,集中人、财、物力,全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三是加强检查督促,切实保障各类参保人员合法权益。
李凤云(中共河池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以优化结构为目标,深入推进人事人才和工资管理工作。一是人事人才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配合河池市委组织部开展“在线访谈市级人才工作”活动;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成“海内外专家河池行”活动。二是继续建立健全公务员登记和管理工作,严把公务员调动、任免、退休等审核关。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截至6月底,全市已开展岗位设置事业单位共1854个,已全部完成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岗位认定1073个,占全部的57.9%。继续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目前已完成审核登记57608人。四是工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组织实施工作有序开展,正在进行津贴补贴清理核查。
蔡学军(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锐意创新,稳步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块实施、逐步到位”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234”工程取得新成效(“234”即:推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两个转变,落实强化培训、责任分解、基础保障三个重点,抓好招聘方式、示范引导、考评方式、制度健全四个创新)。截至6月底,全市已开展岗位设置事业单位共1566个,占应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总数的100%;已核准岗位设置方案的事业单位总数为1564个,占应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总数的99.87%。全市1566个事业单位全部推行聘用制度,已签订聘用合同(或聘用协议、颁发聘书等)人员共38571人,占事业单位在职在编总人数的96.85%。
陆帮长(崇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一是就业专项活动有效开展。继续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专项活动,统筹促进各类群体就业。二是就业援助工作扎实有效运行。积极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八类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五送”活动(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补贴、送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职业技能大培训工程有效实施。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创业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红木特色产业专题调研有效推进。深入凭祥市开展红木产业专题调研,将凭祥市红木产业人力资源使用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就业总体规划,重点培训一批支撑红木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工艺雕刻师等;鼓励企业招聘各类高校毕业生进入红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