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漫话

2012-04-29 00:00:00陈儒立
人事天地 2012年12期

菊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为题材吟诗作画者如恒河沙数,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并流传久远。第一个和菊花结下不解之缘的是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名句,凡咏菊之作无出其右者也。自陶渊明以来,世人甚爱菊。因为菊的风格清雅高洁,神韵清奇,晚香冷秀。诗人们在菊的身上寄托一种清高、孤傲的人品。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渲染着浓浓的挚爱。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便是厚爱了。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更多赞扬的是一种品格,一种古代读书人的志趣和追求。而李清照的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凸显阴柔之美,我见犹怜的美少女娇态,忧郁而多情,让人顿生呵护之心。与之相反,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则是豪气干云,舍我其谁的霸气爽朗。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战地黄花分外香”和陈毅元帅的“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都富有奋发昂扬的阳刚之气,是坚强意志的绝妙象征。

菊花不仅能给人以精神上诸多寄托,使人得到许多慰藉,它更具有较多的实用价值。菊花品种繁多,头状花序皆可入药,味甘苦,微寒,散风,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功效。菊花还能食用。汉代始,人们开始用它酿酒。古人还有重阳节互赠菊糕的习俗。重阳登高,嚼着菊糕,啜着菊酒,据说能避邪延寿。“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唐人郑谷的这首诗正是当时盛况的具体展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菊花制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用菊花制成的菊花晶,作为消暑降温的饮品颇受人们的青睐。食品中的菊花脑,也是以菊花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白菊花和野菊花的药用价值更高,甜菊茶风靡全国。尤其值得一提的昆仑雪菊,这种产自昆仑山北麓海拔32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山的野生菊花,是目前新疆唯一与雪莲齐名,具有独特功效的稀有高寒植物。

高洁隽逸,凌寒傲霜,神韵清奇,冷香卓越——这就是菊花的品格,也是品格高尚的正人君子的菊花人生吧。

(作者单位:广西兴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