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痴心中

2012-04-29 00:00:00蒋志敏梁辉
人事天地 2012年7期

人物简介:

谢芝勋,男,广西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畜禽传染病防治与病原分子生物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回国后作出突出贡献的出国培训人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勋章和荣誉证书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人、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国外人才和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受到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

主持完成项目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8项(有5项排名第一),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科技重奖和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及新兽药证书1个,其中在SCI收录的国际专业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Virology,Virology Journal,Avian Diseases,Avian Pathology,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Archives of Virology,Virus Genes等)发表论文20篇(影响因子累计46以上),影响因子最高SCI论文达9.87,单篇他引最高的SCI论文达59次(SCI论文他引累计达290多次)。

记者一行在广西兽医研究所的实验室门口见到了谢芝勋,这位载誉满身的兽医专家正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迎接我们,明亮如炬的双目传递出热情、平易而又坚定的信息。简单寒暄后,他便迫不及待地将我们领进了实验室,给我们介绍起各种仪器设备来,虽然是外行人,但仍能从他那急促的语速、兴奋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对自己所从事事业深深的热爱与自豪。进入他那间有些狭小的办公室,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天道酬勤”映入眼帘,仿佛昭示着主人的刻苦与勤勉;书柜上整齐摆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和异域风光的摄影作品,显示主人是个刻苦钻研而又不失浪漫情怀的人。随着采访的深入,谢芝勋异国求学成长的经历、与团队共同奋斗所付出的艰辛,一幕一幕呈现在我们面前……

留学海外,不改拳拳爱国心

谢芝勋1983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工作后曾二度公派赴美国进修学习。带着强烈求知欲的他刚到美国时,发现美国在兽医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都远远领先中国。巨大的差距深深地震撼了他,也成了他刻苦求学、努力赶超的动力。作为一名兽医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誓要将兽医学科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前沿的技术带回自己的祖国,建设自己的家乡。

谢芝勋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一门心思扑在禽病研究上,盼望尽快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早日回国为祖国禽病研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禽病防治的多联疫苗研究一直是世界禽病疫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谢芝勋来到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美国农业部东南部家禽研究所后,勇敢地选择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经过上百次的实验,他终于在家禽多联油乳剂苗研究和可代谢油乳剂苗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一研究成果,首次证明了用灭活抗原乳化制备成多联苗时不同抗原之间会存在免疫效果的干扰或协同作用,并发现这种干扰或协同作用与抗原种类及乳化配苗技术及方法有关,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生物制品界认为用灭活抗原制成多联苗时不存在干扰作用的观点。同时也为今后家禽多联苗研究制造及应用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依据,这一研究的两篇论文都在美国权威性专业杂志“Avian Diseases”发表,引起了生物制品界的广泛重视,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来信交流和索取论文。第二次出国,谢芝勋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首次在国际上研究成功“用RT-PCR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的方法”和“应用PCR同时检测禽I群腺病毒的方法”,为这两种传染病防治提供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快速的诊断手段,并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国际专业刊物(SCI收录)上发表,引起国际上同行的广泛关注。

由于在禽病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国外的研究机构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他不为所动,毅然决然回到了当时条件还不大好的广西兽医研究所。说起当初的选择,谢芝勋坦然地说:“国家培养了我,我必须回来也应该回来,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祖国和人民给我的。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在国家快速发展的时候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其中贡献一份力量,是人生十分幸运的一件事。人要有一颗感恩之心,如果国家需要我的时侯我不回去,等国家发展好了我再回去又有什么意义?人生价值怎能体现?”朴实无华的语言彰显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崇高不凡的思想境界和拳拳爱国心。采访过程中,谢芝勋始终都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成归来,寸心为报三春晖

1989年,谢芝勋屡次谢绝国外科研机构的高薪聘请和友人的多次挽留,放弃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带着对家乡无比深厚的情感,毅然回国回家乡广西工作。

回国后,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担任学科带头人,主持多项国家和地方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近30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广西科技攻关、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等30多项课题,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在国际专业期刊(SCI收录)“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Avian Diseases”、“Avian Pathology”,“Virology”和“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bes”发表论文20篇,影响因子最高SCI论文达9.87,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45,SCI论文他引累计达290多次,单篇SCI论文他引最高达59次。他先后6次应邀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宣读交流重要学术论文9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其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苗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科技重奖。该苗是目前国际上预防禽巴氏杆菌最好的弱毒苗之一,已获新兽药证书,成为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法定产品,该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及学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于1996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5年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累计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使用,免疫家禽12多亿羽,使养殖场减少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该项目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5年广西党委和政府科技重奖三等奖,200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其主持完成的“多重PCR检测鉴别NDV、IBV、ILTV和MG研究”、“禽呼肠孤病毒防控技术的研究”、“广西鸡毒支原体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规模化鸡场主要疫病防控与净化技术的研究”、“对虾主要病毒性疾病PCR诊断技术及其试剂盒的研究”分别获2001年、2002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谢芝勋还积极组织和参与广西养殖企业帮教活动,让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更好地服务广西本地养殖企业及农户,这也不辜负他当初报效祖国的信念。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谢芝勋作为海归优秀学子广西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这是对他的不懈努力作出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其利断金,众人划桨开大船

古人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团队,将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民族,将无所作为。要想创造一流事业,就要拥有一流人才,作为所在科研团队的领头人,谢芝勋深知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有效合作,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让自己的团队葆有强大的战斗力,成了他一直琢磨的问题。

1989年7月回国后,谢芝勋马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团队的组建中。当时的科研条件非常艰苦,一是缺设备,二是缺人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没有实验台就自己设计,请木工师傅做,科研人员既要做技术活,又要做体力活。他笑言:“那时有个最简单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试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难以吸引外来优秀人才。没有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就想办法引进,引进不了就自己慢慢组建、精心培养。在谢芝勋的带领下,广西兽医研究所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开展国际性合作交流,逐渐培养出一支精干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科研水平的禽病研究团队。

目前该团队拥有11位科研人员,已培养出新世纪百千万人材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广西特聘专家1人,自治区十百千人材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研究员5人,博士后2人, 6位留学回国人员等。在全国同类研究所和广西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团队拥有这么多高层次人才是不多见的。同时该团队还与美国康州大学、宾州大学、阿肯色大学和南达科达大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选派10多人次到美国大学进修学习和合作研究。在谢芝勋的带领下,该团队已成为我国兽医领域研究团队和广西现有科研团队中取得高档次成果较多和发表高水平论文较多的优秀科研团队之一,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他带领的团队在研究征途上创造了众多国内外第一,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可同时快速检测鉴别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其他五种禽呼吸道病原体的多重PCR诊断技术”、“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NDV、IBV、ILTV和MG的技术”、“应用荧光定量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诊断对虾三种主要病毒病的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兽医临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快速鉴别诊断的技术难题,并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空白。该团队是国内兽医领域建立动物传染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96种)与发表论文最多的团队,其中51种检测诊断方法是国际上首次建立;是国内开展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鉴别多种动物病原体研究最早、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与发表多重PCR论文最多(46篇)的团队,多重PCR检测动物病原体国内最先发表的7篇论文都是属于这个团队的。同时,该团队也是国内禽呼肠孤病毒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最多(33篇)和I群禽腺病毒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最多(16篇)及建立动物疫病Lamp检测方法最多的团队。除此之外,谢芝勋还带领团队主持制订了广西地方技术标准18项,从2011下半年以来带领广西特聘专家创新团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3项。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其优秀的领导能力及团队高效的工作效率是分不开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痴心中。”在兽医研究领域奋斗了近30年,付出艰辛,收获快乐,个中滋味,只有谢芝勋自己知道。他说:“人不可能一辈子都身处顺境,在不顺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怨天尤人上,而要时刻牢记自己奋斗的初衷,牢记自己想要什么。”谢芝勋是一位拥有高尚情操和质朴品格的科技工作者,是一位对国家、对家乡、对广西父母乡亲充满无比深厚情感的知识分子!正是凭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与追求,凭着对振兴祖国兽医研究事业的坚持与执着,谢芝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未来,他将继续在兽医研究领域挥洒汗水,书写更加不平凡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