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已经深入我们生活各方各面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装修、家居、房地产、服装等行业,都涉及到设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社会人才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对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适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等,方可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1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相比于其他国家这方面的教学模式,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需求,其构建的必要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现有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漏洞。艺术设计需要掌握美术的基础教育,但某些院校用纯美术基础教育予以代替,其教学的框架是原有绘画基础、电脑软件操作、“三大构成”,使得基础课程和专业的设计不吻合。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点,而部分院校没有将重心放在这方面之上,却对技能培训和艺术表现提出了高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匮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应用型需求,这也是艺术院校招生量大,而就业口小的重要原因。
(2)人才培养的目标通常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同步,我们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其培养层次不高,不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底蕴。经过调查显示,很多设计公司或者企业的设计部门,需要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人才,但这一点恰恰是人才培养目标所不能体现的。
(3)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狭窄单一,已经逐渐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反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恰恰是目前教育事业所亟需的,也只有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创意设计能力,又能胜任各种岗位技能操作和岗位群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2 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艺术院校在开展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中,其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根据国家宏观办学指导方案、高校的办学实际情况,艺术设计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需求,展开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研究,确保实践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置
鉴于每个艺术设计院校都有差异性的办学定位,因此在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必须结合院校的具体办学定位和社会的人才需求,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学生设计策划、执行、推广等能力入手,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当中,使得人才培养符合办学的实际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还必须结合地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一点可以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对其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需求,然后学校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得目标与企业的需求一致,迎合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需求。
2.2 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教学实践性
实践课程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加大课程的课时比例,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差的客观情况,加大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的比例,以便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需求很高,在课程的安排上,除了要加强本专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培养之外,同时需要结合本专业所指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需求,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需求,尤其是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适时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布置的作品设计作业,或者开办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设计实践活动中,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了解设计的细节,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单项和综合的艺术设计技能。
2.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生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实践能力,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设置上,要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样才能让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的实践挂钩,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1)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环节,要通过演练积累实践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拟实践机会,模拟实践课程要结合社会性质的工作所需,以商业运作为依据,注重设计环节中的实践细节,通常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创意构思;二是效果图表现;三是模型制作;四是创意设计;五是施工图绘制。2)设置真实的课题,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实课题是教学机制中的实践性环节,课题中融入了社会上对艺术设计的实际需求,将各类需求融入到课题当中。通常情况下,课题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综合性课题;二是专题;三是毕业类课题。这些课题需要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掌握企业艺术设计工作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实体会企业项目设计的氛围,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分析设计任务要求、制定设计目标、探讨设计创意、实施设计方案、开展后期制作工作和分析反馈信息等,也只有这种模拟企业工作的设计任务,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学校实践培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环境,学校要建设与专业对口企业联系的实践培训基地,联合这些企业合作开拓实训课程。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的岗位,学校将实践培训基地作为实习的地点,而学生实践培训的内容,正是企业实习岗位所派发的工作任务,这样一来,实践培训工作将取得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学生在培训中,提高了实践动手的能力,以便在就业以后,快速地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及时上手;二是企业充分利用了学校提供的资源,除了可以完成企业本身的工作任务,还能够为企业培养后备的储蓄人才;三是学校能够借助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促进学校实践性课程的顺利开展。总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不能在短时间内就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学生在面对繁重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因此通过实践培训基地展开的实践培训任务,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任务,又能够逐渐培养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今后步入社会参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步入21世纪之后,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提出的要求是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水平高等等。社会经济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催生了学生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连绵热潮,因此艺术人才培养教育事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呼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培养经历过三个阶段:一是拿来主义;二是实用主义;三是国际化。而应用型艺术设计教育具有时代性的特征,要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秉着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以便理论不至于脱离实践,这样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知识才能够满足社会所需,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刘静.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铜工艺品设计项目教学实践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1(06):118.
[2] 王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05):8687.
[3] 张来源.“技能+项目”教学模式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思考[J].艺术评论,2007(09):8687.
[4] 梁伟.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J].教育与职业,2010(29):112113.
[5] 梁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所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档案,2010(08):122124.
作者简介:杨翩(1985—),女,湖北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