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知识的更新及社会的发展,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减负增效”,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需要从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入手,从预习到课堂教学、作业及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预习;讲练结合;拓展延伸
在农村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既要读背课文又要理解记忆生字词,同时还要把握课文的中心、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学生苦苦挣扎在沉重的书山题海中。究其原因,农村家长的知识水平偏低,无法督促指导孩子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导致孩子阅读量较小,理解能力差,给自主阅读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恶性循环之下,孩子们害怕读书,即使手里捧着书也往往不知书中所云,这就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带来了困难。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做到“减负增效”,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建立密切的家校合作关系,争取家长家庭教育的支持。
那么,如何做到精讲精练,避免使用重复大量的抄写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成绩呢?
一、合理设计预习作业
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非常重要。因为,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只有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思考、分析,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断,明白哪些知识是容易掌握的,哪些知识需要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教师的讲解。
有鉴于农村小学生自主理解能力差异较大,加上家庭网络还不普及,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分为以下几点:1.流畅、熟练地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分析生字字形,查工具书进行词语解释;3.阅读一些课外辅导资料,借助辅导资料把握课文大意。
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用很少时间反馈交流预习情况,再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和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可以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
二、课堂提问要精炼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反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意识。首先,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有个问题设计难易程度的通盘考虑问题。其次,教师在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长短也很重要。最后,教师应注意给予学生适当的回答问题和对问题不同答案的争议讨论时间。总之,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环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思考过程中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思考的技巧。
三、讲练结合补习题
很多情况下,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真正能够做到有效思考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往往思考不到位。而一堂课下来,常常是少数优秀学生理解透了,而其他学生若课堂注意力集中的,可能记得和理解了一部分,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就可能还在“云里雾里”。
大多数的语文课堂尚处在“讲多练少”的状态,一旦学生做练习时涉及课文内容理解的部分,其答案真是让教师觉得惨不忍睹、火冒三丈。这种“讲练脱节”的状况导致了教师批改作业、课堂讲评、学生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的增加,这就是“增负”了。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引进数学课堂“讲练结合”的模式,结合“补充习题”中的题目,通过提问——思考——反馈——答题四个环节,边讲边练,趁热打铁,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紧紧围绕着课堂目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堂思考并记录下来的观点往往记得更牢固。
四、课后拓展与延伸
1.重视课后复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及时且有规律地进行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融会贯通,更加牢固而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课后该如何复习呢?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复习的方法仍停留在字词默写和课文读背,这样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只能起到很小的作用。于是,笔者开始尝试进行一种新的复习方法——学生自己整理每课的重点内容。每个学生手中都有语文书、“补充习题”、练习册和单元测试卷,笔者让学生将每一篇课文都按照字词、词组、重点句型、造句、名人名言、课文重点难点等几项翻阅资料,尝试整理。这样的复习更全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堂上,教师所能个别指导的学生毕竟有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外的大量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之外选择一些与正在学习的课文有关联、相类似的经典文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并且针对性地出题让学生进行模仿习作,这样可以“一箭双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新识、巩固旧知、培养语感。
总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内外时间,实现学习方法上的转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