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2012-04-29 00:00:00温红丽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2年4期

[摘要]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学习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运用集体教育的力量,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英语

学生学习策略的贫乏、英语交流环境的缺失以及对英语学科的认识的偏差等,都形成了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英语教师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时,大多从这些因素着手,却忽略了班级文化这块主阵地。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共生圈”,如同一片小森林,能发挥“共生效应”。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就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建立不同的共生圈,互相带动,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同时,英语教师可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一、现象分析

目前英语课堂存在这些现象:1.上课行为习惯“恶劣”;2.课间活动不文明(追逐打闹,争强好斗,时有纠纷);3.作业情况令人忧(时有拖欠,有两名学生几乎天天不做作业,需要在老师亲自监管下在校补做完成,而且各科老师反映作业质量整体不高)。

二、策略

(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主张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围。如设管理电灯的(Lights Controller)、管理饮用水的(Water Controller)、管理电风扇的(Fans Controller)……英语学科方面,除了科代表,设家作小纠察(Picket for homework)、读书小纠察(Picket for reading)、背诵小纠察(Picket for reciting)等。使班级没有闲人,学生有了“角色意识”:我管理窗户,我要让窗户干干净净;我管理电灯,我保证及时开关电灯;我是“听写小纠察”,就要负责监察听写任务的落实……这种“角色意识”会内化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潜移默化到学习上来,进而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通过营造环境文化引领学生静心学习。

1.打造一个窗明几净、文雅温馨的教室环境。

环境影响人的心情。干净明亮的教室会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有利于学生静心学习。几幅中、英文书法作品,让名言警句激人奋进;几盆花草植物,让中、英文版本“花语”怡情养性:文竹象征朋友纯洁的心,永恒不变(Asparagus fern means forever);水仙代表欣欣向荣(Narcissus means flourishing);兰花象征美好、高洁与贤德(Orchid means sanctity)……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美化身边环境,还学会了善待身边的事物,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教育,得到了发展。

2.组织开展各种课间活动,丰富课间文化。

教师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带学生在课间开展“丢沙包”、跳绳、踢毽、跳长绳、打羽毛球、接力赛跑、立定跳远、拔河等活动。同时依据活动,预先教授相关的一些情境口语:Run! Left! Right! Come on! Fighting! Rush! Well done! Good job! Never mind! Try! Try again……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尽量使用英语,提高英语运用思维,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有了这些文明、健康、有趣、丰富的课间活动,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互帮互助、互相勉励的学习之风。

3.引进竞争,奖励进步与先进,激励上进。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可在班级后墙开辟“品鉴阅读”“看我星光闪耀”等专栏。“品鉴阅读”专栏里不时更新张贴学生的英语作品或他们自行收集的英语阅读材料,以激发学生的自我主动求知欲。另外,每天从学生作业书写、完成质量、改正进展方面,课堂纪律、发言、课间表现方面,英语听写、默写与背诵情况方面,个人职责完成情况等方面,作非常细致考量。教师可充分利用“看我星光闪耀”专栏,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激励每个学生的上进心。

久而久之,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各项常规的习惯,并形成了激励竞争、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这些班级文化建设,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事实证明,它们在增强学生学习力上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