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2-04-29 00:00:00张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2年4期

【摘要】信息时代,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教学领域,为构建新型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网络资源,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阅读渠道,开创学生交流新空间。

【关键字】网络;阅读教学;兴趣;素材;博客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教学领域。运用得当,被人们视为“双刃剑”的网络可以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构建新型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持,尤其是视域相对开阔的阅读教学。

一、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十分重要,而网络资源的丰富多彩无疑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借助网络阅读,学生如同走进了另一个广阔空间,各种知识以各种形态生动展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这种形式的阅读可在教学的三个环节进行。

1.课前准备性阅读。为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在课前教师可以依据学情让学生进行准备性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而这种准备性阅读,可以依靠快捷方便的网络进行。如学习《孔子拜师》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孔子还不十分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前去网上查找孔子的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孔子的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记录。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初步的自我学习过程,会很快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对文中重难点的学习也会迎刃而解。

2.课中交流性阅读。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引桥,那么课中的阅读就是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主桥。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适时引导,找到拓展文本阅读的教学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对课文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学生们想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可是课文容量有限,怎么办?教师可以在课上适时展示关于西沙群岛的网页,让学生观赏那迷人的海滩、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学生如临其境。当学生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海水五光十色”“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境油然而生。

3.课后延伸性阅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行为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落实在教学的每一环节。课前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课中的阅读能有效补充,那么课后的阅读则可以起到巩固延伸的作用。在学完《黄山奇石》一课后,学生领略了黄山“一绝”奇石之美,对黄山生出向往之情。教师可顺势而导,让学生通过网络再去了解黄山的另外“两绝”。学生借助网络进行延伸性阅读,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后,再在班上开展以“祖国山河美”为主题的阅读比赛。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运用网络信息,有效提供阅读素材

网络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五花八门的材料,使阅读的范围和空间更加广阔。学生不仅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进行阅读,还能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向导。因为学生对筛选信息缺乏一定的认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绿色的阅读通道。如与信息老师取得联系,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绿色网站;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寻找不同的阅读内容。这种因人而异选取读物的办法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充分调动起他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进行阅读。此时,教师的指导更加重要。教师可以开通班级博客。在博客上,教师经常发帖介绍一些学生好的阅读方法,让大家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将一些好的文章发在博客上,让学生各抒己见。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将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发在博客共享。博客资源越来越丰富,无形中成了一个网上阅览室。

三、运用网络互动,开创学生交流新空间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并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网络的普及,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使语文学习成功突破了原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在班级博客空间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他们课外阅读的感受、见解及学习上的困难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交流。这种互动交流,变个人的思考过程为集体思考过程,变个人的学习为集体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如果找到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

责任编辑: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