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和阅读教学善于集中儿童学习的注意力,依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让学生们在课堂课外能轻松愉快地识字和阅读。
[关键词]识字;兴趣;阅读;效率
汉字是汉文化最重要的整体,识字是一个人文化素质提高的第一步。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多种识字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越是学龄初期,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越要善于集中儿童学习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和教材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尽可能把生字的第一印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1.做游戏。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2.多媒体教学。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3.字谜识字法 。针对学生字形分辨能力差、遗忘率高、记不清笔画等问题,可以适时采用字谜识字法,让学生在编字谜、猜字谜中把握字形结构、笔顺、笔画,加强对生字的观察、分析,并通过联想回忆起熟字、熟部件或者某个具体的事物、情景,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求知欲。如“赢”这个生字,可编成谜语“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败者猜不着,胜者可站先”。
4.随文识字——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义。随课文识字,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法,没有一定的法则和程式。在解释词义是,有时编儿歌、顺口溜,有时口头造句,有时讲个故事或举个例子说明,都是字、词与句子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学生识记字词意义。
二、遵循记忆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的关键是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好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机械地读抄,学生会感到厌烦。不仅学习效果不好,还影响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所以,在教师教学中应该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能,用听、讲、读的办法分阶段进行阅读识字。第一步是听后阅读,利用无意记忆熟悉汉字。第二步是利用有意记忆分批强化识字。第三步是先识后写,逐步达到四会。实践证明,通过长时记忆来认识汉字,并且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减轻学生识字负担,提供识字效率的好办法。
三、 听故事,增强读书的乐趣
1.听故事。先反复听老师(或录音)讲故事,让孩子听懂故事内容,听熟故事语言。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2.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说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吸收、内化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尽量要求每个孩子都有学着讲,都要学会讲。
3.读故事。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一边指读,一边认汉字,反复读几遍,在阅读活动中和生字反复见面,这样既可以帮助记忆生字,有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
四、 读写结合,锻炼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识字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作系统的教学。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这为开展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还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每天业余活动时间让幼儿去活动区角自由选择读物阅读。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在班级中设立了“图书角”,并购置很多孩子们爱看的绘本故事书。
让孩子尽早阅读,在阅读中识字,不为识字而识字。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最为关键的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