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评析又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怀着挚爱,以公正、谨慎、求真的原则来评析学生习作,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习作水平、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评析
很多学生对习作课望而生畏。习作评析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习作评析存在着几个误区:一是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教师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用自己的语言取代了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二是对学生写的周记或小练笔,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评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等,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所在,根本无法着手修改。三是由于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习作本复查不严,有些学生修改不认真。四是教师在批阅时就打上的成绩,使一些学生感到习作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因此改与不改都无所谓。
习作评析是习作教学的重要方面,批改不能仅限于习作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
一、什么是习作评析
教师用红笔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几个字、几句话,或是改动几个字、几句话,以至于几个标点符号,都是教师运用内部语言进行评析的结果。评析,是评讲的根据。评,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大到文章的立意,小到一个词语的运用。例如,“爷爷一面给我打招呼,一面下了车:‘燕儿,等了很久吧!’我赶紧迎了上去。”教师评讲这个句子时,指出第一句里的“给”应该为“跟”,即全句改为:“爷爷一面跟我打招呼……”这样一改,句子表情达意更为准确、妥当。
二、习作评析的态度
1.挚爱。苏霍姆林斯基说:“爱能打开人身上最隐秘的源泉,而从其中将永久潺潺地涌出生气勃勃的善来。”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所作努力的肯定。对于学生习作,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用宽容之眼去挖掘其中的闪光点;爱是对学生能够成才的期待,是对学生的理解、鼓励,给学生向上攀登的信心和勇气。
2.公正。在进行习作评析时,教师应该注意:习作的思想内容应该是正确的、健康的、有益的。若作文中出现消极、有害、错误的内容,教师有责任纠正、教育;习作应该是合乎写作基本要求的,符合语言规范的。反之,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删改、批语;不因人废言,公正地审阅、批改每一个学生的习作,不戴“有色眼镜”,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价。
3.谨慎。所谓谨慎,可以从消极与积极两方面理解。从消极方面看,评析作文至少要做到:不把对的改成不对的,不闹常识性笑话,不说外行话。从积极方面看,一要能判断有无原则性错误,二要权衡所给的眉批、总批等是否恰当,三要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本次习作的进步与不足。
4.求真。教学生作文,务必先教学生做人,以达作文与做人的统一,文格与人格的统一。求真,正是使二者统一的基础。何谓求真?这里是指生存于社会的人追求真理的精神与勇气,笔下有真诚的表达。
三、习作评析的要素
1.积累学识。要使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积累是一名教师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2.善于动脑。在评析学生习作时,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哪篇较好,但有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哪篇该重写,问题出在哪里等,教师都要用脑用心去度量。
3.勤于动笔。潘新和教授说:“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是说不过去的。自己不会写怎么教会学生写呢?——这也就是以往语文教学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叶圣陶先生提倡教师写“下水文”,就是要教师亲尝写作的甘苦,掌握写作的方法,从而避免指导学生的盲目与随意。
教师评析学生的习作也要勤动笔,短则一句两句,长则数百字。短,要有概括性、准确性,要一语中的;长,要有分析,丝丝入扣。
评析乃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在习作评析的过程中轻松自如、切中肯綮,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