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语言含蓄凝练,言简意丰,加上其中不少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古诗教学带来不少困难。但当古诗教学与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多媒体美丽“邂逅”时,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变得诗情画意,生发出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古诗教学;多媒体;兴趣;理解;情感
古诗语言凝练,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它以极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正因为古诗的语言极为含蓄凝练,加上其中不少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古诗教学带来不少困难。但当古诗教学与具有丰富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的多媒体美丽“邂逅”时,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变得诗情画意。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使古诗教学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描绘了西湖夏季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西湖夏天荷花绽放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在上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湖吗?”大部分学生在摇头,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西湖,而且看夏天最美的西湖,高兴吗?”学生一听兴高采烈。接着,我播放了有关课件,配以深情并茂的解说。学生边听边看,对西湖的喜爱之情都写在脸上,我趁热打铁:“喜欢美丽的西湖吗?”(生:喜欢。)“我们刚刚看到的西湖美景,著名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都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人描绘的西湖美景与你们刚才看到的西湖美景一样吗?”学生没等我说完,迫不及待地捧起书读了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只有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巧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古诗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哲理性强,比较难理解。如果在古诗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使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从而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如《题西林壁》一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通过教师的反复解释,学生对诗句的意思是明白了,但仅仅凭其有限的生活经验是很难想象出这种景象的,也很难理解诗中的哲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逐一展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三、妙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古诗是汉语言的精华,言少意深,蕴涵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可因历史久远,写作背景复杂,学生不易体会作者含而不露的感情。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缩短时空的距离,提供相关的历史信息,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化解难点,由浅入深,准确地把握古诗蕴涵的情感。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的第一首快诗。这首诗写的是由于战乱杜甫在他乡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忽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不禁大喜若狂。教学这首诗,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为什么“喜欲狂”,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和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在讲这一课时,我播放了反映“安史之乱”的一段电视录像,一边播放一边介绍:“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变得四分五裂,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归……”通过观看录像,学生明白了杜甫为何而喜——是为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是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可以安居乐业而喜;更为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喜。学生从这“喜欲狂”里,深深体会到诗人那股浓浓的爱国之情。
综上所述,当古诗教学与多媒体美丽“邂逅”时,多媒体以她独特的魅力使原本简单枯燥的古诗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变得诗情画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可以唤起学生深层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古诗教学生发出别样的精彩。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