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抒情是作文中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时代在变化,但情感永远不会变,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抒情,表达真实情感,则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让情感与构思结合,学生才能完成优秀的作文。
【关键词】抒情;真情;文采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能让学生顺利写出好作文,则不是好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写不出真实感的美文,则不是一名成功的学生。抒情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文章不是无情物,如何才能有效地抒情呢?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注重真情实感。
一、情感要真实
自古以来,好作品都要有真情实感的。真情永远不死,即使时代变了,作品照样能打动人心。读者读完一部作品,能不能被作品打动,文章优劣已经判断出来。所谓真情即真实情感。真情是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而虚假情感是文章虚拟表现出的情感,并非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不符合人物情感逻辑,不是自然流露,而是强加的,这样的感情往往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了让学生抒发真情,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作文题,要学生写出自然美,并在自然美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如上学之路,小桥、流水、天空、山川都是具体的事物,要求写出它们的特点,写出他们的美,同时不露痕迹地把赞美之情融入其中。
二、情感要健康
健康向上的情感最易打动人心。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有许多情感是人们共有的,如亲情、友情。传递这样的情感容易激起别人的共鸣,使人感动。如笔者曾布置一篇《回报父母的爱》这样的作文,其中,一小作者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写出了对母亲照顾他的感谢以及工作后如何报答父母的想法。文章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不求惊天动地,但求自然健康。
以上两点是对抒情的内容要求。一篇好的文章,内容是主导,固然重要,而好的语言会使内容更加光鲜亮丽。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是指“文采”,“文采”像涓涓溪水,潇潇洒洒,描摹事物的本色和情态,栩栩如生,能耐人寻味:如写黄河,则不羁而刚强;写长江,则奔放和潇洒;大山则威武,高原则粗犷。一切在作者笔下,荡漾着彩虹似的梦。好的语言,会让沉稳的山有灵气,让浑浊的双眼散发智慧的光。当然,它与“堆砌词藻”为敌,与“乱用修辞”相悖,老师可以从以下两点指导学生。
1.平易朴实,意深旨远
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所以喜欢用好词好句。但好的作文,优美的作文,不一定有漂亮的语言,只要清新自然,平易朴实,流畅也能尽显本色,使文章内容丰富,观点有说服力。
2.善于描绘,长于修辞
作文中,描绘景物、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描写心理时,有时需要用对比来绘型、绘声、绘色;描绘景物,力求铺排取胜;妙用比喻,文字定然增色不少;活用拟人,内容必然鲜活可亲……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的著名作家写出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不是他们有不同常人的生活,而在于他们善于发现和发掘,日常小事那些美好事情不也照样能感动世人的心灵吗?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只要我们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3.巧妙构思
好文章,真情感固然重要,但巧妙构思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怎样让真情与构思结合呢?
组合式构思。把几个相互关联的画面按一定顺序组合成文,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使文章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如《我的一家》,可把家庭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写妈妈、爸爸和我的生活,把三个部分各自的特色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个家,既严谨又别出心裁。
排比式构思。以排比的形式谋篇布局,如学生可用“假如我是……”为主体,排列构思心里感受、内容层次。
构思是内容的一种补充方式,不是灵丹妙药,更不可取代真实情感。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情感与构思结合,这样才能顺利写出精美的作品。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