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阈下口语交际教学探析

2012-04-29 00:00:00张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2年3期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在富有情境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与人交流中发展语言,激活思维,提升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氛围;渗透;拓展;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是“读、写”训练有余,“听、说”训练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如何使这些训练切实有效,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应积极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交际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语言描述。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创设故事情境和生活情境,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比如,在执教《我长大了做什么》时,一位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祖国面貌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二十多年后,长大的你在建设祖国的各行各业中充当什么角色呢?”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争相憧憬未来。

2.媒体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学生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春天来了》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多幅春天美景图,并配上轻松活泼的音乐,学生调动视觉与听觉感受到春天的美。这位教师及时引导点拨:“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们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呢?”学生纷纷议论开了。

二、给力渗透——拓展口语交际的空间

拓展口语交际的空间,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口语交际拓展训练点。

1.渗透于阅读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主题鲜明,便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除每个单元练习的口语交际训练主题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把口语交际训练渗透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领悟口语交际的策略,让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将口语交际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读说结合的切入点。一是挖掘教材因素进行拓展训练。如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图文并茂,教师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说话,在挖掘文本内涵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课文标题的设疑、教材文本的空白之处、疑难之处等进行拓展。二是把握教学契机进行拓展训练。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意见分歧时,常常是口语交际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可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展开交流、辩论,彼此评价,以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2.渗透于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资源,在相互交往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校生活说说学校的花草树木中,最喜欢哪一种并说明喜欢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每人提一条对学校绿化的重要建议。

三、赞赏鼓励——提升口语交际的品位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类本性最深的渴求就是得到别人的欣赏。”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积极评价正是对学生行为的“欣赏”,也是很好的鼓励。当学生口语交际表现极佳时,教师可以用“好的,非常正确”“你理解得很到位”加以肯定;对口语交际表达得不那么完整或部分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很好……但是……”的句式“若是把……部分改动一下,那就好了”之类的话语;对那些平时很少进行口语交际的学生,一旦在某一次回答得很精彩,教师不要吝啬鼓励的话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倾听,乐于合作,善待他人,让学生之间也形成一种融洽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总之,新视阈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应打破传统封闭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口语交际的自主权与自由度。教师应开辟多种途径,拓展空间,在“最近发展区”内激化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敢于口语交际,乐于口语交际,善于口语交际,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惠元.新视阈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吉林教育,2010(23).

[2]刘美凤.聚焦口语交际的三个层面[J].小学语文教学2010,(1).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