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学习状态的几点思考

2012-04-29 00:00:00万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2年3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作如下尝试:一是保持教育热情,二是深刻思考,三是与人分享。

[关键词]教师;学习状态;思考

新课程改革站在时代的高度,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主张构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也表明了现今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也只有再度成为学生,尽早完成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到为终身学习的完美转变,才能与时俱进,才是对新课改的积极应对。但教师们的学习状态并不乐观,“教师只啃教材,只进课堂”、“教师脑子空空,腹内空空”之类的言论已不新鲜,更有“现在的教师还不如自己的学生”的异类评论,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在每位教师的内心里都有一颗渴望学习的种子,只是沒有适当的土壤,沒有足够的肥力,沒有恰到好处的气候,这颗种子便不自觉地选择了沉默,最终不再生长,直至消失殆尽。

一、只有在高涨的教育热情之下才能生成美丽的学习目标

沒有目标的谈话是无聊的,沒有目标的旅途是无味的,沒有目标的任务是无意义的,沒有目标的学习更是无稽的。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巧的是这次学习的第一天,校培中心陈玉锟主任就为我们做了《基于目标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报告,于是我们的学习便有了“目标”。不得不承认,听完这场报告,不但让我对自己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了深刻反思,并真正意识到教学目标的设定方式及内容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更让人感动的是,善解人意的陈玉锟主任担心教师们改起来不得章法,还专门针对目标的科学制订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如谈到目标具体化行为化的三条途径:(一)分解;(二)作业目标:先给出(刺激),然后学生能(反应),当然也得(确定)标准;(三)关键点列举(涉及到知识点时,把关键的知识点罗列出来)。陈玉锟主任举一反三,旁征博引,煞费苦心地将这教学目标设计的几个技术要求讲解得十分透彻易懂。在钦佩陈玉锟主任科学严谨的学究态度的同时,我以为如果教师们切实能够做到对这三条途径的熟练掌握,那不仅是真正做到了教师们做了该做的,学生学了该学的,更是无形中帮助教师找到了恢复课堂活力,再现了倦怠甚至沉默已久的教育热情。一场精彩的报告、一次茅塞顿开的学习,便这样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更让我们拥有了不光是这次学习,甚至包括今后学习与工作的美丽“目标”。

二、只有在深刻的思考中才能铺就美丽的学习路径

目标已有,学习过程中又该如何达成?于是,我期待着在离目标的不远处能有一把金钥匙。未曾想到,在陈玉锟主任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引下,怀揣着日渐高涨的教育热情,我将所听的这几场报告记录再次通读几遍,竟让我恍若一怔,不禁叹服,感叹其实学习真的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感觉实在太妙。首先出场的上海八中老校长刘京海,儒雅的风范、率真的谈吐、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气魄,尤其是一上讲台,学者、愤者、实践者、拓荒者兼于一身的校长胆识逼人,强大气场让听的人不禁心随其言、思随其语,半字不敢也不想落。我以为,于学校办学而言,于校长成长而言,刘京海校长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大美之人。接下来,我依次聆听了上海特级语文教师朱震国、校培中心吴志宏和刘莉莉教授的报告,三场报告,三次震撼,三位专家饱满充分的教学准备,温文尔雅的教学风格,婉约平和的举止言词,唯美尚美的目标追求,恐不能倾其所有的教学状态,让我这个当学生的不认真听都难。思考总会不自觉地跳进脑中:朱震国老师对于陈玉锟主任的五大关注是这样注解的……我知晓吴教授的良苦用心,要做名师,基本应该具备这三条……刘莉莉教授的课是我所见到的学习方法中比较独特的,她最后总结的一句话似乎是要告诉我们,当今教育界,老师在学习中容易缺失什么,又应该重视什么。我以为,首要的是应有不断的思考。

三、学会结同伴之情分享美丽的学习之果

从起点到结局,有目标,有指引,从学习到生活,有快乐,有收获,聆听精彩报告,领略大家风范。的确,三天的学习,我们无时无刻不被美包围和感染着。四天三晚的讨论中,我们一起斟酌每个人的观点,即便如何由“一个苹果”引出主题,我们共同推敲每一句话语,哪怕改上数遍不止。我们珍惜每一分钟,就算走在路上也不忘交流。我们计算每一个时间节点,甚至连汇报者什么时候该到达哪里。所以关注,是因为我们每一个成员坚信细节决定最终的美丽。于是,华师大的国际交流中心408室,便有了整整三晚的谈笑风生,便有了与各位教授的不解之缘,便有了学习意识的遍地开花。记得在回来的火车里,虽然外面炎热,但车厢里的大家依然谈兴很浓,讨论着当天下午的彼此表现,回味着曾经有过的闪光思考,体验着这非同一般的学习方式,同时也重温着四天三晚的美丽经历;而我,则感觉自己是在说笑、半睡、兴奋中坐了10个小时的火车回到南昌的。

学习上的倦怠我曾有过,你也曾有过,或许谁都偶尔有过,但只要在合理的时间遇着合适的温度,合适的阳光,学习的种子是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学习本是一件美事,投入热情,加入思考,找到优秀的学习同伴,那学习更会是一件乐事。套用广告词来说,原来学习可以更美的。

责任编辑 余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