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校园安全事件频繁,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和教育秩序。根据校园安全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要从校园安全事件的种类和危害入手,认真分析造成校园安全事件的原因,找出应对校园安全事件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校园;安全事件;安保对策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学生受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一、校园安全事件的类别
危害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归纳起来有两大类:1.校园内安全事件:火灾、食物中毒、运动伤害、拥挤踩踏、各类摔伤、财物被盗、酗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突遇自然灾害等。2.校园外安全事件: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治安事件、财物损失(被骗、被盗)、恶性伤害事故和工厂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等。
二、校园安全事件的形成原因探究
学校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可分为客观隐患、主观疏忽、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和自然原因等几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安全教育不到位,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这几年各类高中都在扩招,一些学校管理者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校园的安全管理,对校园安全隐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不够。如私接乱拉电线、违规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宿舍吸烟、点蚊香、点蜡烛等引发的灾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学生在校外租房,缺乏监管;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爬墙外出,通宵上网等导致的意外伤亡和治安或刑事案件,等等。
2.安全经费不足,安全监管不到位。有些学校因办学经费不足,一些年久失修的教学楼、宿舍楼及其他教辅场所还在继续使用。另外,因经费不足,学校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如有的学校消防器材未按规定配足,有的宿舍没有安装应急照明装置,有的技防系统(监控)的覆盖面严重不足,有的学校从事安全保卫人员的配比不够,从而导致技防和人防都不到位,容易引发安全事件,值得各高中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力,容易发生安全事件。
3.心理疏导不到位,心理失衡。进行蓄意破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普通初中进入学校的,部分学生存在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懂如何正常地与他人相处等心理疾患。这些心理疾患如不加以疏导,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
4.亚文化和不良的外部环境对校园的影响。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学生认知产生偏差。有些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面对不良现象和行为,往往缺乏辨别和判定能力而跃跃欲试。
三、校园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
要确保学校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抓住关键环节,把握规律,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量将安全事件消于无形,将安全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此,必须做好如下安保应对措施:
1.突出主题,安全教育推陈出新再深化。常挂在嘴边的是安全教育,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安全教育。不少学校安全教育强调多,落实少,雷声大,雨点小。安全教育要常态化,突出主题。如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地设计安全教育主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典型案例设计安全教育主题;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和当前形势合理设计安全教育主题。安全主题教育要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思路,纳入班级管理考核重要内容。主题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力求创新,克服单一化和随意性。
2.重在落实,制度建设日臻完善更科学。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中心环节,也是搞好安全管理的保证。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新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固然重要,但执行力更为重要。要强化制度管人、照章办事的意识,提高全体师生遵守规章的自觉性,加大违规的制裁力度,捍卫依法治校的尊严。
3.管理有力,周边环境着力整治再优化。因为环境的变迁,校园周边环境也随之改变。治理的重点就要转移到学校门口秩序、周边饮食住宿点、周边社区居民与师生的关系。学校要积极协同城管、公安、交警、工商等相关部门有力整治周边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优化周边环境。周边环境的优化要达到和谐、平安、有利于师生的生存与发展的至上目标,力争被抢、被盗、被伤害的事件不再发生。
总之,确保校园安全是高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没有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便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师生要认清安全工作的严峻形势,认真分析安全事故的主要成因,全面落实安全工作的防范措施。只有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