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培养200万社工/福彩24年卖出6000亿/跋涉者的鞋带/不要为琐事分神/婚姻如车/婚姻的数学概念/瞬间改变人生

2012-04-29 00:00:00
妇女生活 2012年3期

2015年前培养200万社工

日前,民政部等18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各级党政机关招录社会服务相关职位公务员时,可优先录用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15年全国将培养2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培养300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意见》提出,社工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心理疏导、残障康复、禁毒戒毒、人口计生、纠纷调解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但在我国,社工队伍发展滞后,人才数量缺口很大。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要逐步使用社工人才。《意见》还提出,将采取财政资助、提供服务场所等方式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工作。

(《北京青年报》)

福彩24年卖出6000亿

民政部日前召开新闻通报会表示,今后,民政部每年除继续坚持在公共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公示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外,还将委托中介机构持续发布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评估报告,建立跟踪问责机制。

据统计,从1987年试点发行到2011年10月23日,全国福利彩票总销量超过6000亿元,支付奖金近3000亿元,筹集公益金2000多亿元,资助各类福利公益项目24万多个,受益人群超过2亿人。

民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每年要拿出50%以上的彩票公益金,加上地方各级政府配套资金投入和社会投入,建设一大批符合老年人需要,优先满足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以及低收入老人的社会福利设施。

(《法制日报》)

跋涉者的鞋带

松下幸之助在成名之前,一直跟在他的老师迈巴先生的后面学习,迈巴当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日本企业家,还是一位知名的演讲家和励志大师。

有一次,迈巴要登台演讲时,松下幸之助快步上前挡住了老师:“老师,您的鞋带松开了。”迈巴感激地点了点头,蹲下身,把鞋带系好,这才大步流星地走出休息室。松下幸之助觉得自己的提醒真是太及时了,否则老师上台后肯定会出丑的。

可就在距会场大门还有一两步远时,迈巴突然蹲下身,把刚才系好的鞋带又解开了。在场的工作人员不解:“迈巴先生,您这是为什么呀?”迈巴微微一笑,说:“我上台演讲的题目叫《跋涉》,松开的鞋带是我演说时的道具,我要扮演的是一个历经千山万水的跋涉者。”工作人员又问:“那刚才您为什么不和您的学生解释清楚呢?”

迈巴微笑着回答:“为什么要向他解释呢?我只不过是蹲了一次,站了一次,然后又蹲了一次,站了一次,和他给予我的爱和关心相比,这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我要感谢他,而不是解释。”

在迈巴看来,如果有人提醒或批评你,哪怕这种提醒和批评完全是多余的或纯粹是错误的,你都应该觉得无比荣幸,并且懂得珍惜和感谢对方,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爱你、关心你的人。

这件事后来传到松下幸之助的耳朵里,松下幸之助大为感动,并且将老师的这段话牢记在心。后来他成为松下电器的总裁,常常对身边的人说:“谢谢您的提醒和批评,请您以后继续对我提醒和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我才会与众不同。”

(《环球人物》)

不要为琐事分神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时代》杂志评选出的“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位人物”中,他是唯一的建筑师。

9岁那年,赖特跟叔叔在大雪覆盖的地面上走了很远的路。途中,叔叔让他回头看他们留下的两串足迹。“你的脚印太没有目的性了,折来折去,一会儿偏向那些树木,一会儿又折到栅栏边,似乎完全忘记还要赶路。”叔叔说,“看我的脚印,多么直。知道原因吗?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时刻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事情,别为琐事分神。我希望你一辈子也别忘了这段话!”“我从未敢忘记,”赖特说,“那时我就下决心,绝不要错过最重要的事。后来我设立了目标,建筑设计就是我今生最重要的事情。”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赖特遭遇过很多不幸。1914年,一个精神病人放火烧了他在威斯康星州精心设计的建筑;1925年,他重新设计的建筑因为漏电再次被烧毁。然而他知道,他来不及伤心,因为总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他一生共做了1100个设计,为世界建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即便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1958年),年逾90岁的赖特,设计桌上还有166个项目。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赖特无疑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留给后人的秘诀就是:绝不错过自己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辽沈晚报》)

婚姻如车

人生漫长,于是绝大多数人都上了婚姻这辆车。

婚前,男人是开车的人,女人是在路边等车的人。人人都想坐宝马、奔驰,可这样的豪华车太少,偶尔过一辆,不是车上已经有人,就是人家不肯停车。即便真的有一辆宝马车停在你面前,一个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冲你招手,你敢坐上去吗?你要的是坐着这辆车走完人生旅程,而他可能只是顺路捎你一段。

明智的女人会等适合自己的车来坐。坐一辆普通的车,一路慢慢开,可欣赏沿途的风景。适合自己的车也是安全的,踏实的,舒心的。那个开车的男人因为开的车普普通通,也心里踏实。他会遵守交通规则,听从女人的建议,尊重女人的想法。他让女人成为车的主人,而他只是司机。

当然,人生旅途很漫长。途中也会遇到雨雪天,车子会出点小故障,也会迷路,甚至会抛锚。出了问题不能互相埋怨,互相指责,推卸责任。男人不能说:“都是你瞎指挥!”方向盘明明握在你手里,埋怨人家干什么?女人不能说:“真后悔坐了你的车!”想想当初,也不是人家硬把你拽上车的嘛。

车子坏到半路不能再走的情况比比皆是。其实也不是坏到不能再修,而是双方都认为没有修的必要了,或者修的成本太大了。于是,男人开着这辆车离开,女人则去路边重新等新的车。有时候,男人有了新的副驾驶后才发现,车子不如原来的车子开得顺手;而女人上了另一辆车才知道,这车子的毛病也不比原来的车子少。

两个人一起把车子开到终点的还是占大多数,一路上平平稳稳开过来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的成功之道其实只有两点:尊重和宽容。女人看到路边有片野花想下车摘一朵插在鬓角,看到一泓湖水想停下车洗把脸,看到一缕炊烟想停下车发一阵子呆……男人要尊重女人的胡思乱想。而男人看到路边的美女多看了两眼,为和别人飙车而让女人受了惊吓,还不时背着女人吸几根烟……女人要宽容男人的这些食色本性。有尊重和宽容在,婚姻的车才能一路顺风。

(《解放日报》)

婚姻的数学概念

家政学校的最后一堂课是婚姻的经营和创意。主讲教授走进教室,把一沓挂图挂在黑板上。他掀开第一张挂图,上面用毛笔写着一行字: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点:1.找个好人;2.自己做一个好人。

“就这么简单。至于其他的秘诀,我认为都是江湖偏方,至少是老生常谈。”教授说。

台下的学生多为已婚人士,他们窃窃私语。一位30多岁的女士问:“如果这两条没有做到呢?”

教授翻到挂图的第二张,说:“那就变成4条了。1.容忍,帮助,帮助无效仍然容忍;2.使容忍变成一种习惯;3.在习惯中养成傻瓜的品性;4.做傻瓜,并永远做下去。”

台下喧哗,有的说不行,有的说这根本做不到。教授说:“如果这4条做不到,你又想有一个稳固的婚姻,那你就得做到以下16条。”教授翻到挂图第三张:“1.不同时发脾气;2.除非有紧急事件,否则不要大声吼叫;3.争执时,让对方赢;4.当天的争执当天化解;5.争吵后回娘家或外出的时间不要超过8小时;6.批评时要出于爱;7.随时准备认错道歉;8.谣言传来时,把它当成玩笑;9.每月给对方一晚自由的时间;10.不要带着气上床;11.对方回家时,你一定要在家;12.对方不让你打扰时,坚持不去打扰;13.电话铃响的时候,让对方去接;14.消费前要告知对方;15.坚持消灭没有钱的日子;16.给你父母的钱一定要比给对方父母的少。”

台下有些人笑了,有些人则叹起气来。教授说:“如果大家对这16条感到失望的话,那你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条了。总之,夫妻相处要面对的问题是一个几何级数,退一步,问题的数目是前面的二次方。”教授翻到挂图的第四张,上面的256条是用钢笔写的,密密麻麻。教授说:“婚姻到这一地步就已经很危险了。”这时台下响起了更大的喧哗声。

教授宣布下课的时候,有的人坐在那儿没有动,他们流泪了。

(搜狐网)

瞬间改变人生

人的一生,许多瞬间一闪而过,感动的、温馨的、震惊的,或许只是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个表情,却在生命的琴弦上留下了强烈的音符,使生命得到了升华。

河北农民李红旗,在地摊上花钱买了5张解放初期的烈士证,原想等增值后出售获利。一天黄昏,他从外地打工回家,暮色中看到老父亲在村口张望,等他归来。苍茫之中,他蓦地想到,烈士证表彰的主人,牺牲时才都20多岁,几十年音信全无,他们的亲人日夜牵挂,是如何地望眼欲穿啊!从此,他奔波13年,走上了寻找烈士家属,让烈士证回家之路。

人生是漫长的,许多人都对未来作了设计。然而却在一瞬间挣脱了原有生活的束缚,让生命留下了新的轨迹。

有一位摄影发烧友,去大山深处采风。那天清晨,他手端着相机,望着山崖下,在简陋的校舍前,几十位稚气的小学生面向徐徐升起的国旗,在老师手风琴拉出来的走调的国歌声中行着少先队礼,清澈的目光里满含着真情,他突然泪流满面。晨光下,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峦展示着雄浑的力量,他的心瞬间被山间的太阳点亮了。他决定,留下来,在这所高山小学做一名乡村教师。

若干年后,他在省城为高山小学举办慈善募捐摄影展时,对采访的记者说,我享受这儿所给我的,当悠扬的风琴声伴着孩子们的歌声,在薄霭中穿过袅袅升起的炊烟时,我心里很满足。我从来没想过会和孩子们相伴,但现在,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生活中,因心灵与现实交融而为之感动的,实不多见。但有时,一部文艺作品却能改变人的一生。

出生于英国的金玲女士,是湖南长沙第一福利院“中国儿童临终关怀医院”的创始人。在她8岁那年,一部讲述一位英国女佣在抗战中带领100多名孤儿翻山越岭,徒步从山西阳城转移到西安“儿童之家”的电影改变了她的人生。当看到主人公到达安全地带,抱着孩子们喜极而泣的特写画面时,她被深深感动了,她对自己说,长大了我也要到中国去做同样的事情。

50年后,金玲实现了儿时的愿望,她在长沙创办了儿童临终关怀中心。一年多来,这家被称之为“蝴蝶之家”的中心已收养了30多个病重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尊严地离世。金玲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在中国建立更多的“蝴蝶之家”。

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个瞬间,但生命对它的反应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在感动中坚定了理想,有的在理解中萌发了善良,有的在震惊中受到了启迪。但也有一些生命在瞬间中感应了生活的阴暗,让人生远离了道德标准,冲破了法的樊篱,并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过,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瞬间的灿烂,却与生命擦肩而过,像流星一样,在人生的长河中悄然划过。

就像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那样,不期而至的瞬间,也只有底蕴丰厚的生命才能与之相遇,并产生感应,从而改变人生。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