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多悬念,苏贞昌赢得了民进党主席的选举。
甫一上任,苏贞昌即去台北监狱探望陈水扁,并安抚挺扁民众。面对民进党内林立的派系,苏贞昌开始展现柔软的身段,包括与曾视若路人的前“行政院长”谢长廷也展开合作意向。党内人事布局,这几天就将有所眉目。在接连两次大选败北后,掌舵民进党的苏贞昌开始把握方向。
在蔡英文输掉年初的选举后,民进党内也曾产生检讨党内两岸政策的呼声,认为过于刻板与意识形态化的所谓“台湾意识”,无法赢得中间选民的支持。在这个背景下,苏贞昌决定恢复曾被游锡堃裁撤的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但在“中国事务部”的命名上,也产生了苏贞昌上位以来第一个重要争议。
“苏贞昌也只是做做样子,以他在党内的地位,很难在两岸关系上有实质性的作为。这一关他过不了。”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不仅两岸政策将无所成,苏贞昌也无法平息党内派系之争。为了2016年能代表民进党出征“总统”选举,苏贞昌会做些表面的联合工作,但“饿狼抢食”一样的党内斗争不会因此停歇。
这意味着,在与真正的对手——国民党展开决战之前,苏贞昌需要先在民进党内过五关斩六将。
“中国事务部”的用意
“中国事务部”在民进党中央已经消失了5年。这中间,要求重新恢复的主张从来没有停止过。当2012年民进党选举失败,“中国事务部”的恢复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无论当选党主席的人是苏贞昌,还是许信良。
“民进党之所以一再失利,主要原因之一是两岸关系主张和时代潮流格格不入,无法满足台湾民众希望与大陆和平发展的要求。”吴能远说。
民进党“中国事务部”的前身为“中国事务委员会”,其首任执行长为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嫡系陈忠信。在陈水扁时代,“中国事务委员会”改组为“中国事务部”,成为民进党中央党部的一级部门,但在陈水扁行将结束“总统”任期时,为配合其日渐激进的“台独”立场,时任民进党主席的游锡堃将该部门并入民进党“国际事务部”,其用意在进一步彰显大陆事务于台湾是“国际事务”的“一边一国”主张。
裁撤“中国事务部”也有现实的选举考虑。民进党财务一向没有国民党充裕,在民进党与大陆关系紧张时期,“中国事务部”难以发挥作用,又不像其他部门可以进行选举动员,率先成为人事精简的牺牲品,也就并不奇怪。
只是在两岸和解的大背景下,“台独”主张已经成为选举毒药。所以在选举党主席过程中,苏贞昌即表示,如果当选,在不设前提的情况下,他愿以民进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但相较党主席选举中的最大竞争对手许信良,苏贞昌在两岸政策上还有故意讨好“台独”派系的取向。这一点可从“中国事务部”的名称争议上见微知著。
许信良认为,名称以“两岸政策事务委员会”更为恰当,“立委”蔡煌琅则主张改为“大陆事务委员会”。但苏贞昌坚持采用“中国事务部”的旧称,他说“中国”是个中性词汇。但在两岸事务中,与台湾相对应的是“大陆”。以台湾视角称呼“中国”,有明显的“一边一国”意涵。
此前,马英九已下令岛内公文不准以“中国”称呼大陆。
有记者就“中国事务部”的设立向国台办发言人提问,发言人的答复是:“凡是‘一边一国’的‘台独’主张,我们历来坚决反对。”言下之意,并不认为苏贞昌此举充满善意。
苏贞昌未来的两岸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褚静涛认为,大陆会对苏贞昌有一观察期。而苏贞昌目前虽有稳住民进党基本教义派的想法,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2014年前台湾并无选举,可以期待苏贞昌在两岸政策上会有突破。而吴能远则表示,民进党内目前还存在结构性限制,以“中国事务部”为例,从其历史看,只是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对民进党中央决策并无决定性影响,对此不应期待过高。
派系斗争有解无解?
两岸政策之外,苏贞昌上任之初,首要解决的是民进党内的派系纷争。在竞选党主席期间,苏贞昌即遭到蔡英文与谢长廷系的围堵。不过,苏贞昌就任党主席后,已明显要和谢长廷系缓和关系。苏贞昌已决定将民进党中央三位副秘书长中的两位,由谢长廷和民进党前主席游锡堃推荐。
“苏贞昌有能力整合派系,他在台湾南、北都做过县长,有着长期的经营,虽然个性也有些张扬,但基本上各派系对他还能接受,这是不容易的事。”褚静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苏贞昌是民进党创党党员,除担任一届屏东县长、两届台北县长外,苏贞昌还曾任职“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长”“立法委员”和民进党主席等。2008年,他作为副手与谢长廷搭档,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失利,两人在党内初选时交恶。2011年,在竞争“总统大选”民进党候选人时,败给蔡英文,两人至今缺乏互动。
综观苏贞昌从政生涯,一直在民进党内表现优异,但早期民进党光环几乎全被陈水扁一人攫取,他只是陈水扁帐下“四大天王”之一。在陈水扁下台之后,与天王谢长廷争夺党内霸主,结果闹得两败俱伤。本来大家皆看好苏贞昌的2012年,谁知中途杀出一个小女子蔡英文,苏贞昌终究无法迎来民进党内属于自己的时代。
此次参选民进党主席,对65岁的苏贞昌来说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
“他的目的不是为民进党,而是为自己2016年出线(代表民进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所以在参选党主席时遭遇很多掣肘,其他派系死命压他,要求党主席不能参加2016年选举。苏贞昌和谢长廷、蔡英文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根本难以调和,如果过于照顾其他派系,这些派系会成为他2016参选的障碍。如果他让自己派系将所有权力独自端去,又会遭到大家的围攻。民进党内派系斗争现在表现得越来越赤裸裸了。”在这个问题上,吴能远显然比褚静涛悲观。
而苏贞昌的新人事任命,也将在保证自身权力稳定基础上,寻求其他派系的平衡。
2014年决定去留
褚静涛认为,苏贞昌就任党主席的第一大挑战在2014年。那一年,台湾举行七合一选举,民进党能否取胜,将决定苏贞昌的去留。如果民进党选举失利,依惯例党主席要引咎辞职。
归根结底,苏贞昌面对的最大挑战,不在两岸,不在党内,而在他能否率领民进党战胜国民党。
在5月30日的就职演说中,苏贞昌呼吁党内团结,以打赢2014为目标。此后接连重火力炮轰马英九政府,称马政府在“美国牛肉案”、 证券交易所得税等问题上没有尊重民意,反而利用权势企图在“立法院”强行闯关,民进党一定会强烈反应、严格监督。他还进一步批评马英九执政以来,已让台湾退步。
而国民党发言人马玮国则反击说,马政府上任4年,就算遭逢金融海啸,仍在艰难的环境中爬起,连续3年蝉联全球前八名、亚洲第三。民进党执政8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世界竞争力评比始终在十几、二十几名之间徘回,究竟哪党执政才真正“让台湾退步”,民众看得一清二楚。
这只是台湾国、民进党不断相互抨击的一个小花絮而已。褚静涛表示,苏贞昌就任党主席后,不会改变在野党的对抗立场,“这样才能聚拢人气,如果不和国民党相区隔,民进党就可以取消了。”
“从此次党主席选举看,民进党内已经没什么人才了,苏贞昌虽然不出意外当选,但从其人格特点和民进党的困境看,他不大可能有太大作为。”吴能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