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临近叙利亚的边境区域,夜晚的最低气温已近零下10摄氏度。位于此地的艾加伊姆难民营里,上百个孩子半个多月来洗不了衣服更洗不了澡。
“水冰冷冰冷的,手放里头一会儿就冻坏了。”或赤脚或穿着凉鞋的孩子们对来访的非政府慈善组织“救助儿童会”的工作人员说。
在条件极其简陋的难民营里,风稍微大点,单薄的帐篷就像要被吹破似的,随时喝上热水也是件很奢侈的事。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救助儿童会”近日透露,因叙利亚战争而逃亡的孩子超过2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散落在叙利亚边境地区的难民营里。
而叙利亚境内,枪炮声并没有因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以下简称“全国联盟”)的成立而消停,反倒可能加剧反对派武装与叙政府军的冲突。11月11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组建的反对派“全国联盟”随后发表“多哈宣言”,内容包括推翻现政权、将在获得国际承认后组建临时政府、不与现政权进行任何对话或者谈判等。
放弃对话和谈判,宣告了叙境内已持续21个月的武装冲突停火无望。没有人能知道,战争何时才是个头,还会有多少人、多少孩子逃向难民营。但即便能从枪炮口下逃生,他们却未必能逃出寒冬。
和谈大门关闭
“反对派在多哈举行的会议相当于对叙利亚政府宣战。”11月14日,叙利亚政府对多哈会议作出了言辞最强烈的一次回应。叙利亚副外长费萨尔·穆克达德称,多哈宣言显示“全国联盟”并不希望通过联合国的机制和平解决叙利亚国内冲突问题。
此前,叙利亚新闻部长奥姆兰·祖阿比将矛头指向国外势力,多哈会议是外部干涉叙利亚内政的一种新形式,反对派在多哈会议上提出的倡议实际上是美国制订的。
“多哈宣言意味着‘全国联盟’与叙利亚现政权之间和平谈判的大门已经关闭。如果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不选择自动下台,叙利亚危机别无选择,只能用更强大的武力来解决武力冲突。”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叙利亚问题专家约素亚·兰迪斯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约素亚将自己的个人网站命名为“叙利亚评论”,汇集了他自2004年以来就叙利亚问题所发表的数百篇评论文章。
多家中东媒体报道称,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近期加强了活动,正在大马士革郊区集结,伺机进攻,而叙利亚政府军则严阵以待。
11月19日,4枚迫击炮弹落在大马士革马扎区人口密集的街区,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在大马士革郊区,叙政府军打死47名“武装分子”,而一起在公路上发生的汽车炸弹袭击事件也造成3死11伤。
包容却分散的联盟
52岁的“全国联盟”主席哈提卜曾是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的伊玛目(意为“宗教领袖”),其宗教观点温和,强调政治多元化,反对教派间冲突。自叙利亚于2011年3月爆发冲突以来,他数次因为发表批评和攻击巴沙尔的言论而被当局安全部门以煽动颠覆政府的罪名逮捕入狱。今年早些时候,哈提卜离开叙利亚流亡,领导“伊斯兰现代化组织”。
在一些外媒看来,被称为“温和派”的哈提卜出任“全国联盟”领导人,是这个新生的最大反对派组织包容性的一种体现。
叙利亚目前主要的反对派组织将近20个,有温和派,也有激进势力,一盘散沙般的局面是反对派争取国际支持的一大障碍,也是其在同政府军进行武装对抗时的一大软肋。即便哈提卜以领导风格温和包容和善于调解内部矛盾闻名,联盟要想发挥聚沙成塔的作用也并非易事。
“全国联盟”共设60个席位,其中“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占22席,虽为最大派别,却不足半数。叙利亚的14个省各占去一个席位,其余席位则为其他反对派派别所瓜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殷罡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全国联盟”的组建意味着反对派在政治上会发出一个共同的声音,目前已选出的联盟领导人也都是主要反对派别的代表。
除了主席为哈提卜外,发起多哈整合动议的反对派领导人里亚德·赛义夫当选第一副主席,另外一位副主席将由来自“库尔德未来运动”的代表出任。
“没有一个多数派别,联盟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中。” 约素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联盟能否保持团结,是西方以及联合国最终能否承认其作为叙利亚的合法政府代表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持的关键。”约素亚说。
11月13日,继阿盟和海湾六国之后,法国宣布承认新成立的叙利亚“全国联盟” 是叙利亚人民唯一的代表,开西方国家之先河。
不过,法国调门虽高,西方国家却应者寥寥。虽然欧盟外长会决定承认“全国联盟”是“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但美英德等西方主要大国并不完全买账。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4日对叙利亚“全国联盟”的成立表示了欢迎,但不会立即承认其为叙利亚人民的合法代表,目前也无意向其提供武器援助。
“奥巴马不想孤注一掷。一方面美国担心联盟不能保持团结,另一方面对其中的一些派别在过去的不合法的暴力行为心存疑虑。”约素亚分析说。
11月16日,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在伦敦会见了哈提卜率领的叙利亚“全国联盟”代表团。黑格表示,英国在承认“全国联盟”前,需要确认联盟真的会包容所有群体,需要看到联盟在叙利亚国内拥有真正的支持。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稍早前也表示,一切取决于叙“全国联盟”的长期性和牢固性。
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英国希望联盟能尽快制定具体的政治行动规划,为叙利亚未来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蓝图,并希望看到联盟中的所有反对派别就保护人权作出明确的承诺。
“全国联盟”除了要解决好内部问题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外,还需要应对叙利亚政府方面从政治和军事上发动的双重攻势。
叙利亚政府不会坐视“全国联盟”一步步走向壮大而不闻不问。多哈宣布发表一周后,叙利亚政府代表和部分境内反对派代表18日至19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参加了“叙利亚全国对话会议”。
反对派组织“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在会上发表声明,拒绝承认“全国联盟”,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利亚内政。这份反对派内部的“拆台”声明,被看作是叙利亚政府对“全国联盟”拒绝对话、图谋推翻叙现政权的有力反击。
漫长的消耗战
如果得不到外部更大力度的武器支援,“全国联盟”更担心的是叙政府军的武力攻势。
所有在战时发布的关于战争的信息都充斥着太多的“烟雾弹”。叙利亚最大的反对派别“叙利亚全国委员会”的官网上,一边是大量关于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在战场上连连克敌的捷报,一边又是关于叙政府军在战场上对平民大开杀戒的连篇累牍的控诉和攻击,让人很难分辨谁才是战场上的主宰。
西方和中东媒体关于叙利亚战局的报道,有的报道认为,在拥有190万人口的叙利亚第一大城市阿勒颇,政府军已基本失守。
不过,在约素亚看来,反对派武装在整体战局中远没有取得压倒性优势,“否则,‘全国联盟’就不会选择在叙利亚境外来宣告成立。”
叙利亚危机长时间的僵局已使得战局越来越复杂化,不仅国内局势扑朔迷离,危机的溢出效应也使得其周边局势更加混乱和复杂。11月11日,多哈宣言发表当日,以色列军方向叙利亚境内开火,就叙利亚冲突炮火波及戈兰高地以色列控制区域提出警告。以色列电台认定,这是自1973年中东战争之后,以军和叙利亚方面在戈兰高地的首次“火力接触”。
近来,叙利亚冲突双方的军事人员屡屡越境进入黎巴嫩境内甚至在黎巴嫩境内交战。一个多月前,炮声在叙利亚和土耳其边境频频响起,两国互相炮击。虽然规模不大,但土耳其领导人喊出的“开战”声还是引发了中东世界的一片喧哗。
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还担心,叙利亚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极端势力趁虚而入并在叙利亚立足的机会就越大。
大量难民涌入叙利亚周边国家,是叙利亚危机溢出效应引发的另一个不定因素。联合国难民署11月18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布最新报告称,目前逃到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人数为12.2万人,比7月底增加了近8万人。而土耳其方面称,叙利亚进入土耳其的难民已超过12万人。
根据“救助儿童会”的估测,目前已有超过40万叙利亚难民逃往邻国。随着战局的僵持不下,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
约素亚认为,依赖外力支持才能与政府军周旋的反对派武装仅靠自己的力量短时间不可能扭转战局。除非“全国联盟”能很快获得西方大国的认可和物力支持,否则,叙利亚冲突双方都还将面临一场巨大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