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厌倦了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幻觉现实主义”,或者厌倦其作品中那些奔腾、喧闹,甚至粗俗的文字,有心找些完全不同的小说来读,那么《终结的感觉》也许是个不坏的选择。它是去年的布克奖得主,短小,细密,狡黠,技艺圆熟,工于匠心,闪烁其辞,举重若轻,既有英国式的幽默,又有大陆式的哲学思索,而且杀机四伏。
所谓杀机,指的是记忆与时间。主人公托尼·韦伯斯特年及花甲,有过事业和一次婚姻,退了休,准备安度晚年:“像我这样一个日子一直过得谨小慎微的人,对人生又了解几何呢?我既没有尝试过成功的滋味,也不知道失败的感觉,只是过一天是一天而已。”小说前半部分是托尼的回忆,重点是他与前女友韦罗妮卡的恋爱经历,以及高中时结成的“四人帮”,其中最聪明的一个,要数艾德里安,他仿佛同辈人中的哲学家,日后上了名校,并与韦罗妮卡相好,前程似锦,毕业不久,却在浴缸中割腕自杀。
托尼说:“年轻时,我们为自己憧憬不同的未来;年老时,我们为他人编撰不同的过去。”在小说后半部分开始之前,很难意识到那些缓慢进行、反复述说的往事统统只是铺垫。托尼曾以为旧友的自杀是出于哲学原因,但40年后,阿德里安的日记作为韦罗妮卡母亲的遗赠,打乱了托尼平静的晚年生活。他联络多年不见的韦罗妮卡,试图索回那本法律上属于自己的日记。在等待的间隙,他不得不根据前女友零星的揭示,一再回首旧日,关于他们笨拙的性事,关于阿德里安的自杀,关于他自己的婚姻。
“我们多久才跟别人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我们又是多久会对其调整、修饰,甚至巧妙地删剔?”托尼发现,“年岁越大,周围挑战我们的讲述的人就越少,很少有人会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未必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仅仅是我们讲述的关于人生的故事。是讲给别人听的,但是——主要是——讲给自己听的。”
不可靠的记忆面对着外力的逼迫,不得不重新自我构建,这正是本书的叙事动力,也是巴恩斯的高超技巧所在。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意识到他是个多么称职的小说家。他知道读者对结局的天然期许,却从一开始便给我们设下陷阱和迷局,每一条线索都存要着多种可能的解读,以此操控着情节一次次的推进和突变。气氛出人意料地扭转,记忆被不断修正,甚至颠覆,形成推理小说般的解谜过程,逐渐将故事引向一个关于耻辱、责任和救赎的新天地,直到出现令人惊愕,戛然而止,但又充满悔恨,也永远不可弥补的结局。
这本小说同时也是巴恩斯对老年阶段的又一次深思,触及面对往事时的悔恨和死亡将至带来的恐惧,与他此前探讨死亡问题的自传性随笔集《没有什么好怕的》一脉相承。“我盼望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对于往事的记忆要有一种尼采式的触及;”他那时写道,“而死亡总是躲避我们对它的理解。我们始终无法控制消逝的方式与时机,除了吾辈中那些按部就班死去的人。”
掩卷之后,我想会怅然若失,而一定不会得到好莱坞式的、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终结的感觉》所承载之重之繁,丝毫不让某些宏篇巨作。但与其说巴恩斯强迫我们自我否定,不如说他引领或诱使我们前往一个不可预判的终点,那里是晦暗的,不被上帝的光芒照亮,而只由我们的记忆去证明。
《终结的感觉》
作者:[英]朱利安·巴恩斯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29.8元
《海洋志》
作者:崔京生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定价:45元
重温华夏海洋文明的诞生、历朝历代海洋事业的发展,再次证明走向海洋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NGO口述史(第一辑)》
作者:王名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58元
采用访谈的形式,记录了中国早期一些著名的社会组织创立者的故事,形象反映了中国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
《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
作者:韩石山
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
定价:32元
作将鲁迅和胡适比较研究,在当今鲁研胡研界,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绘造老房子》
作者:毛葛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32元
以漫画小人盖房子的方式配以简练干净的文字解说,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独有的居住、建造方式,以及其中独特的文化。
《旅人书:世界在变而我始终如一》
作者: 黄孝阳
出版: 长江文艺出版社
定价: 32.8元
那些城,那些人,那些美丽的虚幻境界,简直就是展现人间世事的万花筒和镜子,它篆刻着现世背后的苍凉,又证明着几千年亘古不变的爱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