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武
“在家门口办事,腿一抬就到了,手一伸就办了,方便又快捷!”
不久前,席君彰拿着办好的准生证,一边往家走,一边对路上遇见的朋友说,高兴得打出一串“哈哈”来。
席君彰是利州区南河街道体育场社区居民,他的好心情,源于广元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五大体系”建设的结果。
去年10月以来,广元在全市街道社区中创新推进“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广大群众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得到了实惠。
领导体系扁平化:增强区域党建合力
2011年10月21日,利州区金柜社区“大党委”挂牌成立。
短短几个月里,东坝社区、体育场社区、芸香社区……纷纷实现了由党总支或党支部到“大党委”的转变。
“大党委”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党员片警、党员居民代表等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做兼职委员或副书记。体育场社区党委委员13人,其中8人兼职;东坝社区党委委员13人,其中7人兼职。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大党委”127个,吸纳了281名驻区单位党员干部进入社区班子作兼职委员或副书记。
驻区单位党组织到辖区社区和单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双报到”,使广大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成为常态。截至今年7月底,市本级有133个单位党组织到辖区社区报到,3600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县区共有1581个单位党组织到辖区社区报到,18700余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
报到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为社区出力,接受单位和社区的“双重”管理。各机关单位党组织在社区报到及开展工作的情况,纳入单位党组(党委)书记落实抓基层党建责任制专项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
组织体系网格化:优化基层组织设置
随着广元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近几年,社区空间布局、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党对社区基层的领导,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因时因势而变理所当然。
按照便于管理、便于集中、便于活动开展的原则,广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率先在全省开发了“图解社区”软件,将管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片区),推行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统建、楼宇共建、挂靠管理“四建一管”党组织组建和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基本覆盖。
利州区南河街道体育场社区党委将辖区划分为20个网格,对网格内容进行编号,按照区域组建网格支部,制作出细致的社区平面图,明确每个网格边界。东坝社区党委将所辖的党组织按照地域、行业划分成网格,绘制网格图表,建立网格信息库,楼院党支部、功能党小组应运而生;从时间角度考量,设置了一个流动党支部,专门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QQ群会议、微博讨论、电话交流是流动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常用方式。
渡口社区位于剑阁县剑门开发新区,拆迁安置户较多,社区党委将拆迁党员按照现居住地划分为四个党小组,建立党员服务管理站,在职党员、拆迁党员、流动党员的归宿感倍增。青川县30个社区均按小区设置了网格党小组,并将“两新”组织划入相应的网格,由包片的支部委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
服务体系功能化:筑牢党的群众基础
走进苍溪县陵江镇西城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现代气息浓郁的画卷:各类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少社区居民纷纷投入健身活动;绿树绿草绿地处处都是,居民三三两两沿着蜿蜒的小路踱步,心旷神怡;便民服务大厅宽敞整洁,墙上为民服务规章制度条条分明。
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广元街道社区的服务特色鲜明、手段先进。
现年73岁的李铭均家住南河体育场社区,不论走到哪里,有一样东西他总是随身携带——一部看上去很普通的手机。
“除了可接打电话、收发信息,长按背面的SOS红键3秒,社区服务中心电话铃声就会响起,显示屏上就能马上显示我的位置、姓名、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李铭均侃侃而谈。
李铭均所说的手机,实际上就是大受欢迎的“一键通”。
目前,南河街道在5个社区安装了200套“一键通”,能第一时间为老、弱、病、残者或有需求的住户提供上门服务。
同样受欢迎的还有“四点半”学校、“亲情楼院”、“爱心超市”等,这些特色鲜明的服务让社区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健全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源于党员志愿服务的强力支撑。社区党委将报到注册的党员志愿者按照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组建了便民服务、环境卫生、科普教育、医疗救助、社会公益、扶贫帮困、创业致富、安全维稳、法律服务等不同类别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230支,覆盖了全市100%的市县部门和城市社区。
管理体系民主化:激发党内创新活力
“何明生:人防小区有部分阴沟脏乱差。何培先回复:我们一定组织人员认真进行清扫”。
“占××:151xxxx8024是打骚扰电话的号码,该人是个老年人,时间约一周。赵培全回复:该情况已给派出所反映处理。备注:经派出所调查,情况属实,已对老人进行谈话教育。”
……
东坝社区人防小区的《民情民意收集登记册》上,写满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同时写满登记册的,还有解答、回复、办理结果。
从点滴做起,尊重和保障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日益完善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群众组织章程和服务组织公约,让社区民主管理体系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有效运转。
在南河街道体育场社区,公开栏上既有社区简介、办事流程、承诺事项、服务宗旨、班子组成、财务收支等常规内容,还有诸如《关于打造体育场社区滨河路文化健身广场的情况公示》、《体育场社区老年协会为烧伤儿童祖荣甫募捐情况公示》等大事。
在推进管理体系民主化的进程中,广元251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协商议事会议事、居委会办事、监事会监督的社区“1+4”工作运行机制,采用民生事项意见收集、公开听证、民主决策、执行督办、群众评议“五步办理法”,确保居民群众当家作主。
维稳体系常态化: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在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党组织的第一责任。
广元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区域内党组织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社区区域维稳体系逐步形成,构筑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去年7月,东坝社区一户居民建房与他人发生纠纷,其中一方放话“要到省上去上访”!这话恰好被维稳信息员听到。获悉信息的社区党委当天就把争执双方请到一起,从法、理、情角度明是非、辩对错、定责任,让双方心服口服。
掌握了不稳定信息,就掌握了维护稳定的主动权。
今年59岁的杨金聪,曾在部队服役12年,在社区党委号召下,他志愿成为了南河体育场社区治安巡逻、民情民意收集和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中的一员。
在社区,巡逻、串门、游玩成了杨金聪业余生活的全部。
今年5月的一天,杨金聪在健身广场跳舞时,听说社区一对年轻夫妇正闹离婚,原因是丈夫痴迷打牌,妻子多次劝告无效。杨金聪找到夫妻俩,严肃教育,督促改正,小两口重归于好。
日积月累,杨金聪不仅熟知了责任片区328户位置、1000多张面孔,而且还练就了“侦听”“出击”“克敌”的本领。
过去,“社区是我家,治安靠大家”的标语总会出现在社区最显眼的建筑物上;如今,最显眼的建筑物上的标语不见了,每个社区居民防控社区治安的高度自觉却刻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