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学军
摘要:本文从日前盛行的“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危機的原罪”观点入手,从金融衍生品的产生角度,否定了该观点。并简单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以为我国刚起步的衍生品市场提供启示。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金融危机;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的美国金融风暴让投资者看到了金融衍生品的巨大威力,不可否认的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在日益膨胀的金融衍生品的助推下,成功击垮了包括贝尔斯登、雷曼、美林以及“两房”在内的金融巨头。关于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危机的原罪的观点在华尔街甚至世界范围内一时间流传开来。就此令人不禁发问,金融衍生品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吗?
二、金融衍生品简介
1.定义:衍生金融工具是与原生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从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货币等)派生出来的。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和期权交易产品及其他具有衍生工具特征的交易工具。
2.特征: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性、虚拟性、表外性、融资性以及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3.作用:金融衍生工具具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降低交易成本等功能。
三、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与历史对比
金融衍生品是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产生的。但历史总是巧合的,其产生所担负的责任古已有之。
1.规避问题。16世纪,为了避免产生宗教所禁止的利息问题,出现了终身年金,从而逃避了当时严厉的教会控制。与此类似的是,在21世纪,投资者为了规避信用风险(当然还包括其他原因)而催生了CDs(信用违约互换)的产生。
2.提高金融效率。15世纪,为了降低国际间的付款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汇票应运而生;于21世纪外汇掉期(Foreign Exchange swap)的产生,不仅起到了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也更适应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管理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等作用。
3.扩大融资渠道。18世纪,为了扩大资金来源,股份公司诞生;而与此类似的是,于20世纪,证券的产生为政府、企业等提供了更加便捷、方便的融资渠道。
从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原因来看,它是良性的,是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从历史相似性来说,由于类似的原因产生的金融工具自产生后便一直发挥着作用也并未由其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所以从衍生品的起源来说,它不具备成为金融危机原罪的“素质”。
四、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人们一般将2008年爆发的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归因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但美国房市20%多的跌幅,应不足以击倒贝尔斯登、雷曼、AIG以及“两房”等这些金融巨头。这其中,过度膨胀的金融衍生品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究其深层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
1.监管问题。美国监管体系中存在重叠与空白的问题,使有的问题脱离了监管者的视线。
2.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的无限贪欲。从普通人的超前消费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无不彰显着贪欲在本次危机中所起的根本性作用。更重要的是,金融业的精英们不顾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为了追求自己短期的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的金融腐败行为。这突出表现为滥用一些数学模型,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用一些非经济学的语言来销售金融产品,为了追求快速致富而掩盖了风险,或将风险利用交易链延长的方法进行延时,使收益和风险不对称,快速致富后,拿到高薪奖励或佣金,跳槽一走了之,而不管身后洪水滔天。
五、正确对待金融衍生品
金融期货的创始人—梅拉梅德在2003年对金融衍生品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金融衍生品所创造的真正奇迹在于,它使投资者能够将具体风险独立出来加以管理,并且通过把风险转嫁到那些更加愿意、或更有能力来承担风险的人身上,从而使风险得到不同程度的对冲。随着风险人为地流动起来,并在许多投资者之间进行转嫁和分担,任何灾难都将会是一声哑炮而已。由此可见,衍生品降低了一个或多个金融体系崩溃的可能性,从而使全球金融市场得以巩固。
通过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价格发现的工具,其增加了金融体系应对危机的弹性。金融衍生品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危机,但金融衍生品市场确实也可以加重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因此,应保持其妥善监管与规范运作。
对于我国来说,衍生品市场刚刚起步,不能因为金融危机而否定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但必须做到金融创新的谨慎性,不能因创新而创新,不能脱离其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初始目的。
中国须吸取美国的教训。在设计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发展金融衍生品时,须充分认识到衍生品的两面性。应对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加强监管,严控风险。如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严格控制杠杆交易的上限,避免利用杠杆效应过度,避免单一市场风险向其它市场传染。另外,急需提高各金融机构尤其是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金融腐败问题的衍生再次酿成大祸。
综上所述,金融衍生品是中性的,甚至从其发明的目的上讲是良性的。此次金融危机中是由于人们对衍生工具的不合理利用才使衍生工具的负面功能表现出来,并且这也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全部原因。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金融衍生品不是金融危机的原罪。(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国际金融衍生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2]彼得·罗斯.商业银行管理(英文版·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金融衍生品发展沿革及其与金融危机关系分析》—新浪财经
[4]常清.金融腐败是金融创新的杀手—上海证券报